|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中越战争从1979年大规模进攻至后期边境争夺,到1989年停火,前后以命相拼残杀了十年。这场咋呼一时接着遗忘的战争,让我们很多战友献出了生命。
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960位烈士的遗体,他们分别来自全国
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1979年大规进攻越南战死91人,1981年收复扣林山战死123人,执行其他作战任务战死77人,1984年以后收复老山战死669人,平均年龄仅21.9岁。
1984年边境争夺收复老山战斗打响,担任主攻的某部40师是安葬老山烈士的组织和参与者,按照军师烈士安葬领导小组的指示,由师部派员组建老山烈士安葬工作小组,于1984年3月16日进驻麻栗坡。
3月18日,军地协调小组、场地规划组、烈士登记组、清洗整容组、墓坑施工组、棺木加工组、后勤保障组等烈士安葬工作的机构正式成立。
按照40师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务必于4月2日前完成50口棺材的加工任务,但当时仅有8名木工,仅7天时间不可能完成50口棺材的加工任务。这时,军地协调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具体措施和办法,与会的麻栗坡副县长提出动员全县所有木工参加,3月26日被征召的木工到县城棺材加工地集中。经过县乡两级政府的组织动员,3月26日晚,85名来自全县各地的木工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全体木工不分昼晚加班加点,于4月2日之前圆满完成了50口棺材的加工任务。
烈士登记是一项必须认真的工作,各团送至陵园的烈士交给登记组后,工作人员对每个烈士的姓名、籍贯、部别、职务、民族、出生年月、入伍时间(战前每个参战人员都填有上述内容的信息卡,并用塑料密封套在裤带上),同时还要登记每个烈士是在多少号高地战死,是什么武器所致,伤口在什么部位等信息,还负责烈士遗物的清理、登记、打包保管、战后移交给各部队等工作。
清洗理容是将每位烈士的遗体冲洗干净、理发、整容、换装。对伤口还要用纱布、药棉进行包扎处理。尤其是在1984年4月28日至5月3日,争夺老山进攻作战中战死的烈士就有249人,分别于4月30日至5月3日送到烈士陵园,由于战死的烈士太多,天气炎热,大部分烈士遗体开始腐烂,有的烈士遗体已高度腐烂,头部五官爬满蛆虫,这么多烈士遗体只能摆放在陵园后面的松树林里,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腐臭味,绿头苍蝇满山乱飞,尽管每位工作人员都佩戴三四层口罩,但腐臭味仍然很刺鼻,很多人出现了呕吐、头晕、心慌和根本吃不下饭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只能采购来大量敌敌畏,用喷洒农药的喷雾器喷洒灭蝇虫后,再洒上大量的香水,以减轻空气中腐臭味的浓度。
陵园的清洗场地不足,就将烈士遗体放在担架上,每三人一组抬到陵园下面的河里进行冲洗,但墓坑开挖进度缓慢又成了影响烈士遗体安葬的一大问题,由于陵园时的土质较硬,三个人挖一个墓坑需要5至6个小时,加上当时挖墓坑的人员只有15人,按照这样的进度15天都不能安葬完已送到陵园的烈士遗体,更何况每天都还不断有战死烈士遗体送来,此时部队已从进攻转为防御,越军不断组织兵力反扑,参战部队全力相拼,很难抽调兵员增援安葬。
5月1日麻栗坡县政府组织师范学校200余名师生,连夜赶到陵园突击挖掘墓坑,紧接着又动员300多民工增援。经过三天三夜突击,送到陵园的烈士遗体基本安葬完毕。安葬组将换好装的烈士遗体放进棺材下葬后,在还没有立碑的烈士墓土堆前插上写有姓名的标牌,编好序号,为战后砌墓立碑提供依据。
如今,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是中越两国十年血拼安葬烈士最多,全国各地越战老兵前来悼念最频繁的烈士陵园之一。除了历经那场战争,幸存活下来的越战老兵,没有多少人知晓这地方发生了什么,更不晓得安于葬在此是什么样的人?!
2015-05-07 17: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