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小米小贷首次露面,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布局再下一子。
6月16日,重庆两江新区宣布多达30个金融项目宣布正式签约落户,其中包括首次公开露面的小米小贷公司。此次签约总投资金额达281亿元。此前重庆两江新区金融中心一直致力于引入金融项目落户已有五年。
据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小贷公司由小米旗下全资境外子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设立。
除了小米科技之外,家电厂商海尔也在这次签约上崭露其进军金融业务的野心。其新成立的海尔金融保理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并将在年内增资至20亿元。
6月17日,小米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在小米金融业务产品上线后,用户在手机上即可申请小额贷款,可申请贷款数额区间从1元至3万。此负责人还透露,小米金融将在一个月内上线其首款金融产品。
生态建设
小米小货是小米互联网金融的一部分,而小米金融则是小米生态的一部分,小米米贷是雷军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棋子。
对小米而言,尽管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等设备早已实行,但在小米小贷金融业务上线后,小米能够为所有具备小额消费需求的用户提供小额贷款,适用于更多应用场景,而不仅仅是小米网上购买小米自家产品时的单一场景。
除了拓展应用场景外,小米小贷同时也意味着小米金融的业务又拓宽了一条边界。
小米小贷的基础是什么?是用户。小米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为6112万台,MIUI用户超过1亿;预计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超过1亿,MIUI用户数量更高。将原有用户转化为金融服务用户,小米无疑能新增一个利润来源。
免费是互联网思维,雷军将免费修正为“小费模式”:硬件不赚钱,在使用小米硬件的免费硬件的基础上,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小米的其他服务,这些服务有些是付费的,这些付费就是小费。对雷军来说,小米小贷是求打赏的一种方式。
小米小贷“小费”的想象空间有多大?消费金融市场目前也正处在高速的增长中,想象空间很大。据艾瑞咨询预计的数字,2014-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
小米小贷的业务边界在哪里?小米副总裁洪锋表示,小米小贷只针对个人用户,通过大数据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业务。小米公司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洁云告诉笔者,目前小米在消费金融业务方面还处在布局阶段。
目前在国内成立消费金融公司需获得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主要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由于其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在设立初期主要以资本金作为资金来源。但消费类金融业务未来会有更宽松的发展环境,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目的即在于刺激消费。
这意味着门槛进一步放开,企业想要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将比原先更加容易。
拓展业务连界,打造更多收入模式还都不是小米的根本目的,小米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生态建设,解决小米生态内的物种丰富性问题:小米科技包括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是入口,用户通过入口访问的是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丰富性才是小米生态粘住用户的关键,而包括消费金融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在未来是最核心的服务。
雷军此前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小米的牌都放到了桌子上,未来五年的任务是优化,物种丰富性是优化的目标之一。
巨头之战
在消费类金融领域布局的互联网巨头不止小米,还有其他竞争者,这些竞争者囊括了所有互联网巨头。
京东、阿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消费金融方面早已有所布局。例如京东的“京东白条”、阿里巴巴的“花呗”,甚至已经持牌的苏宁消费金融公司的“任性付”。但截至目前,国内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仅有共计12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消费贷款产品的诞生。例如蚂蚁金服在继“花呗”之后继续推出“借呗”,前者是允许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下个月10号进行支付和还款,按期还款将不收取利息;而后者主要是依据用户的信用评分情况,给予用户1000元到50000元内的借款,并收取一定的日利率。
京东推出的“京东白条”和阿里巴巴推出的“花呗”产品定位更为相似,由于消费金融此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因而两家企业均把“京东白条”、“花呗”定义为应收货款管理。
京东在推出“京东白条”后进一步构建“白条+”的生态体系,其相继推出“校园白条”、“旅游白条”和“租房白条”。在电子商务外,探索出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京东金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京东白条用户规模已达到千万级别。这一数字还并未包括“校园白条”、“旅游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事实上这两块业务是由京东旗下的小贷公司来完成。
接下来京东还将推出类似于芝麻信用分的“白度”,京东金融的判断是,消费金融业务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上述京东金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未来京东金融将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并和传统的优质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展国内消费信贷市场。
消费金融牌照和小贷公司最大差异之一,即前者可以享受同行业拆借。因此即便通过小贷公司即可完成诸多消费金融方面业务,可预见,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依然将加入争抢消费金融牌照的战斗中。
2015-06-25 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