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国内媒体都会报道各地的文科状元、理科状元,以及探花、榜眼什么的。笔者那个年代不例外,现在2015年了,依旧如此。
笔者高中时期,如果自己的中学出了一个文科或理科状元,全校开大会隆重宣布,各个班主任、年级组组长也在高中各个班级中大张旗鼓地广播和动员。如果当年没有出状元,那么他们就会拿往年的状元来给大家举例,希望他们成为所有人心目中的标兵和模范。笔者那时还纳闷:当了高考状元了又怎么样呢?笔者记忆中曾有两个文科状元,那个年代一个去了北大,一个去了外交学院,现在网上搜搜他二人的名字,全都销声匿迹。
这还不算,各个班级在黑板报上公布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总分和名次。有的班主任的人权意识还算处在萌芽状态,还算好,会只公布全班前十名或前二十名的名单。更可恶的是,很多班级张榜公布了全班人的总分和名次,还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来看看,看看谁是后进生,谁将会有可能预考就落榜。
这些人想不到,出了国才发现原来这么做都是侵犯人权的行为——你公布了人家的分数和名次,征得了人家本人的同意了吗?笔者这么说,他们有的还振振有词说,不把分数和名次公布出来,学生自己和别人差距多少,自己浑然不知,如何鞭策自己进步?
但是他们观念中缺少的是人与人平等的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就缺少自由、平等的精神。分数高就让人敬仰、羡慕;分数低就要低人一等,伤害自尊。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平等。分数的悬殊,并不应当成为把人分为不同等级的原因、目的、手段。高分并不等于就一定全方位优秀,更不代表日后的成功。低分也不代表懒惰、愚蠢、好逸恶劳、不求上进,更不代表将来就一定是个失败者。事实上,历年来高考状元没有多少大有出息的;社会精英人士在校期间也大多不是高分学生。
温哥华某牙医诊所助理周大夫的女儿六岁,刚从学前班毕业。在毕业贺卡上,加拿大的班主任老师给她留言道:“希望你以后有机会还会回来看我。你要知道,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因为你就是你!” 这个班主任的评语和所有欧美国家的老师如出一辙,真可谓欧美国家共享一个价值观,那就是,只要是学生,大家都是优秀的,这个优秀不取决于分数,而是每个人身上闪光的个性。的确,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执着于高考状元榜,这说明中国社会的意识还处在封建社会时期,说明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社会转型时期断奶不够彻底,更说明中国缺少一个具有健康的价值核心的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