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为何说屠呦呦获诺奖仍是西方价值观的结果?
Monday, October 5, 2015 16:27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昨日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史上第12位获得该殊荣的女性。

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国人在短暂的欣喜、微信朋友圈一波点赞狂潮之后,舆论随之转向,“屠呦呦不公正待遇”成为热炒主题,矛头直指体制之弊端。

几乎所有的媒体在披露“屠呦呦不公正待遇”时,即渲染她曾是一个“三无”科学家这个话题时,国人的喜悦情绪随之消失,转换成质疑、愤怒与抨击。是的,我也替屠呦呦一类的科学家感到不平,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前些年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等等,他们落选院士,以及一些涉嫌抄袭科研成果的人至今稳坐院士“交椅”,暴露出评选机制的腐朽与落后是无疑的。

但是,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我们的媒体却没有进行持续的监督以促使状况得到改变,而一旦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一桶炸药,国内舆论哗然,于是我不得不这样思考:西方价值观仍在主导诺贝尔奖,尽管他们一再宣称科学是无国界的。

只要回溯诺贝尔奖的历史,便不难发现这一点,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作家,必须是深得西方喜爱的人。如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若非流亡海外,就不会获得197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同理,作家高行健若不是反共,又怎会在莫言之前获奖?比他优秀的作家如巴金沈从文冰心等,中国可以列出一长串来。

读者也许会说,文学奖意识形态味道浓厚一点,自然科学绝非这样。真的是这样么? 假如此前屠呦呦没有获得美国人设立的拉斯克奖,这次是否能与人分享诺贝尔奖呢?很难说,因为拉斯克奖就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获奖,我看依然是西方人看中了她身上存在的优点: 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我也喜欢屠呦呦这些优点,我们工作与生活中就是缺少这些优良作风,而使歪风邪气横行。但此事足以说明,诺奖的自然科学奖在评选过程中依然掺杂了政治因素,屠呦呦获奖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她发明的“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多养活了几亿人,为何没获奖?其中原因是,袁隆平虽然在评院士过程中有些曲折,但他是中国官方高度肯定的科学家。话说到这里,意思应该清楚了,你若是既有突出成果,又不受中国官方喜爱,你便容易获诺奖。

于是,我多少有些感到悲哀,我们为何不主动革除一些弊端,非得让我们的科学家们作家们得到西方的认可呢?其实,只要中国科学家们作家们在国内受到充分的认可,有必要去为一个诺奖而欣喜若狂而争吵不休么?

     

2015-10-05 16:26:04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e54740102vxr8.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