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长春发现我的同学们依旧在走着父母的老路,工人的孩子是工人、教师的孩子还是教师、开小卖店的孩子还沉浸在小卖店的漩涡里不能自拔、混社会的孩子依旧在江湖自身难保、家境稍微好的孩子头长大做着大生意、我家南方的亲戚们也是如此,三姨夫从当年走街串巷的裁缝做起,总是不断的去尝试开工厂诸如此类的由小到大的生意、他的儿女们长大后也是同出一辙,脑子都很灵光的从事各种自谋生路的生财之道,大姨的孩子们却与众不同的看起来依然秉承着言语木纳书卷气十足的气场,微信群里,大姨的后代们几乎都是沉默寡言低调毫不张扬的知识分子形象示人。
我爸爸年轻时候是著名的舞蹈演员,受到周总理的接见,而文革开始之后,家庭历史问题被迫下放工厂,尽管爸爸从不让我继续他那壮志未酬的未完成的事业,并一直阻挠破坏着我那个年代唯一有点对生命有盼头的事情,但妈妈还是坚定不移的让我和妹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系统的学习舞蹈,而我也是很争气的一次又一次的以各种第一直至站到了对我来说是舞蹈事业的顶峰。
今天看起来是要感谢爸爸的遗传基因、还有妈妈的培养,虽然我还是在延续着爸爸的事业并尽力去做好,尽可能的想让从没有对我任何一句夸奖的爸爸以我为荣为之骄傲,虽然我一次又一次站在了更高的舞台,并获取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大的辉煌,可从我记事起爸爸还是心如止水的从不谈论在他心中不知道是不是神圣那他曾经从事的事业。
写过我的家庭很多次,也想着尽量去更清晰的去描述幼年童年青少年时期受到的摧残,可还是感觉不能够更好的去描述我曾经有的遭遇与境遇,心路历程。
从我记事起爸爸就差不多是一个酒鬼了,这种情况尤其在我从奶奶家搬回到这称之为父母的家之后,更是日夜心惊胆战,年轻时候的爸爸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节奏,每天都在喝酒,不分早晚,只要是醒来就喝,那时候喝白酒,一直喝到十几天后不能够在喝的时候,便躺在床上呻吟,而妈妈就会给他打吊瓶输营养液,几天之后缓过来的爸爸生龙活虎,于是又开启了一轮新的喝酒,日复一日的过去了很多年很多年,直到我大学毕业远离了家几千公里的地方结婚生子,而已经75岁的他早早几年前就开始用啤酒代替过去的白酒,即使这样,啤酒每天也要喝十几瓶。
小时候我生活的节奏就是家里经常是锅碗瓢盆全部被酒醉的他砸碎,半夜还要提放着喝醉的他拿着菜刀追砍我,无数次,我光着腿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和妈妈奔跑,半夜无路可去,只能去妈妈的单位睡觉
家境很差自尊心却额外的敏感与尊贵,我那个时候完全是自生自灭的状态,但也没有自甘堕落,因为还有一项舞蹈的未来可以去冥想,唯一可以让我脱离这个家庭的事情就是更加刻苦的练功训练我自己,日复一日的喝酒我是日复一日玩命的训练我自己,孤独中灵魂却是那样的安宁清醒和坚强,在清醒中我隔绝了浮躁,在坚强中我战胜了因为没有送礼导致艺校老师对我背地与当面的冷嘲热讽,在安宁中我可以看得到不远的世界一个更好的我,事实即使如此,很快的几年过去了,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我的专业全国第一名,很快的我摆脱了那个险象环生的世界,所到之处一片绚烂,而我却只能看似很自私的把妈妈妹妹依然留在了那个恶魔身边。
当然现在想想,我很是感谢那样的经历很生活,因为没有那样的爸爸,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我,这样的经历,使之潜力的激发与所有的潜能的释放,今天看起来对于男孩来说似乎是通向更好未来的唯一途径。我学会了感谢经历与感激苦难,所以我也从毕业三年不见他不回东北,到现在一年可以回三次去看他,以前为了省钱每次一个人走,看着妹妹和妈妈在站台上的身影越来越小,越来越孤独的把她们无情的留下,我都会痛哭不能自已,现在却越来越欣慰的感到,她们可以在我生我养我经历我磨难我的故乡,守着我的灵魂,也是另外一种再次期待。
写了好多好多,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所有的感慨都源于前几天所看的一部电影《最穷的哈佛女孩》,女主角的妈妈由于吸毒给全家造成最入深渊的童年,爸爸一直深陷在电视的知识问答中对一切都不闻不问,赋予他身边的女人们为女权主义者,爷爷强暴了姐姐好像还有妈妈,最后姐姐也说,我和妈妈一样,眼睛越来越的看不见了,妈妈死于艾滋病,爸爸在收容所,姐姐和爷爷同居,女主角流浪,在流浪中结识了最好的朋友,她跟我一样,有着改变现状的勇气与决心,去征服了最好的高中管理者,得以入学,最后拿到了纽约时报全额的哈佛奖学金,而在流浪中的女生虽然天赋极好,有着极好的面容,可跟我的一些同学们的境遇一样,不断地沉沦越陷越深,最终无药可救,其实可以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决心与勇气,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就像我的过去,我和妹妹一样去学习舞蹈,可是妹妹的境遇却跟我天壤之别,很多事家人也都帮不上,很多事只能是自己拯救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心中拥有上帝,让光去照耀升华荣耀你,这是信仰。
“我搞砸了,但是你能够做得到”,这句话是女主角的爸爸跟她说的一句类似于遗言的话,妈妈也曾多次说过,其实这句话应该是很多父母脆弱的自己最无助的期待赋予给了她们的孩子,现在有多少父母不是这样,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与目标强加给了孩子,殊不知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独一无二最好的自己,为什么你不去实现,而让孩子们含辛茹苦帮助你去实现,把他们当做实现你理想的载体?《最穷的哈佛女孩》,一个很励志的电影,女主角从糟糕不能够在糟糕的家庭寻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她所说过的话,跟我的生活情感经历几乎是同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