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4月24日(星期日)篇】
地震、地震还是地震。目前,日本熊本灾区依然余震不断,让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迟迟难以收尾。随着灾情的“长期化”,救援如救火。而说起日本的灾后援助,也并非所有的“援助之手”都能让人温暖和派上用场。
此话怎讲?面对熊本地震的灾民,日本各地民众中不乏心急如焚之人,纷纷意欲伸出援助之手。这本应是件好事,但是却有无数日本网友直呼:请冷静援助!理性援助!这与日本民众认知度颇高的一个特殊概念有关——“第二次灾害”。
所谓“第二次灾害”,就是从各地络绎不绝“擅自”而来的大量无用救灾物资,派不上用场不说,反而造成灾区多余的混乱,适得其反,却因其量大难以处置而形成新的“灾害”。
对此,日本机构做过统计和初步定义,“第二次灾害”大致包括:1大量祈福千纸鹤或支援纸片;2成分无法确认的海外食品(因无法识别过敏成分);3冷冻食品(避难所等无法使用冰箱保存);4有可能已过保质期的其他非保存性食品;5过旧的衣服和未经洗涤的毛毯甚至是内衣等。若仅仅是如此,还不算太大的困扰。然而,事实有时却比这严重得多。
据统计, 5年前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中,部分灾区甚至收到过可以与“大型垃圾”划等号的“废品型”援助物资,其中有些竟然还用了“接收者付款”的方式,令人十分无奈又哭笑不得。显然,这样做是变相的免费处理大宗垃圾的投机行为。而类似的困惑,在多年前的阪神大地震中也同样上演。为此,曾经遭遇过阪神大地震的灾民忍不住在熊本地震发生后站出来发声,呼吁民众要对“纵欲般”无节制的个人捐赠和支援有所控制。
此外,是否要用节制娱乐和消费活动等方式表达对灾区的精神支持,也备受争议。每每大型自然灾害发生后,日本各地都会不约而同地发起“自肃”(日语)活动,通过自慎、自我克制,减少或停止某些与悲伤氛围不符的活动。然而这一做法是否必要、有没有实质意义却在熊本地震后也引来舆论的对峙。
日前,日本“话题”实业家堀江贵文在一档娱乐节目录中,被某网络电视台因熊本地震“放鸽子”而强烈不满,他直呼,救灾活动需要严肃认真,但和娱乐节目八竿子打不着。与其搞这种“过剩”的自肃,不如实实在在过好日子,才有可能帮助到灾区。有网友力顶堀江,认为充满欢笑的节目亦是灾害之下不可或缺的精神食量,可缓解民众紧张和不安。除此之外,爱知县知事大村则表示,与其沉默低调不搞活动,不如积极消费熊本县产的美酒多搞宴会,用实际行动为灾区企业创收做贡献。日前,东京银座的熊本县特产馆前,更是排起了长龙,不但创造了销售额的历史记录,馆内募捐箱也收到了数百万日元捐款。
可见,无论是义捐,还是“自肃”,仅有一份与灾民同悲同行的心似乎远远不够。毕竟,救灾首先是一场更为现实的物质救济,没有科学和理性的计划与行动,到头来恐怕不但丝毫作用不起,还会惹出麻烦,成为一场空荡荡的“秀”。■
2016-04-23 17: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