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从剧情上看,这部《独立日:卷土重来》算是20年前那部《独立日》“根正苗红”的续集,不仅以导演为核心的幕后班底没换,甚至几个主要演员都延续了旧作——20年过去,看着当年风华正茂的帅哥变成了日渐佝偻的大叔,竟然也有几分心酸。
当然在电影里根本来不及心酸,以“末日导演”的名号行走江湖的艾默里奇延续着他在《独立日》《哥斯拉》《2012》等片中一路打拼而来的快节奏叙事,嘁哩喀喳一段开场,新旧角色依次亮相,外星人蠢蠢欲动“复活”,煽乎着观众们肾上腺素一路飙升,然后,大家都明白,要开干了!
▲《独立日:卷土重来》导演、编剧罗兰·艾默里奇 Roland Emmerich
还是美国政府拯救世界的老套路,20年前的威尔·史密斯没有出现在新作里(这也是本片最大的遗憾),从而使得“卷土重来”的救世主们更加呈现出白人、男性、基督徒的WASP特征——片中继任总统的美国军官也是按惯例也应是手抵《圣经》完成宣誓——此时,不远万里加入联军的中国女演员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政治正确”作用。
相较于20年前《独立日》里夹枪带棒的反华小道具,这部《独立日:卷土重来》大张旗鼓地描摹了中国元素,不仅中国军人跟美军战士并肩作战,而且来自中国的“蒋司令”更成为月球基地中美(国际)联军的指挥官,他的牺牲也被涂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看来在《2012》里让中国拯救世界后,艾默里奇已经越来越习惯于中国元素的运用。
▲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1996)
不过,“独立日”这个片名已然决定了影片披着科幻外衣的美式主旋律面相,甭管再怎么淡化,《卷土重来》还是美国拯救世界的老套路——跟《独立日》一样,美国官员发表抵抗演说,全世界人民洗耳恭听的桥段再次上演,20年后的怀特摩尔总统造型也越来越像林肯,而跟满副高科技装备的美军比起来(好吧,捎带手也夸了夸加入联军的解放军),其他那些集结在美国人旗帜下的大都是落后、愚昧的第三世界(背着砍刀的非洲黑人是典型写照,完全不能跟第一部里开战斗机的威尔·史密斯相提并论)。
▲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1996)
所以,中国女演员在片中的出现不无尴尬,尽管已经给这个角色加了些台词和背景,但格格不入的感觉挥之不去——这不怪演员,而是影片结构所决定的。你看那个“假中国人”蒋司令,由来自新加坡常年在北美演出的华裔演员出演,英文比中文要流利,跟影片的衔接也更水乳交融,但中国军队的女战士,明显就自成一派,再怎么跟片中角色互动也隔着万水千山——拯救世界的还是美军。为了中国票房而加入中国军人的角色,但好莱坞压根不知道该怎么塑造(亚裔女性在好莱坞产品中常常充当着欲望对象的功能,充满“异域”的性感,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汗牛充栋,在此不再赘述)。
并不是艾默里奇对中国有感情,而是艾默里奇对中国票房有感情。中国女演员是为了票房,片中喝中国牛奶用中国聊天软件更是如此,这在商业化的好莱坞天经地义,《变形金刚》都啃中国鸭脖子了,美军还不得带上中国军人一起打外星人?
凭借资本纽带所结成的强大文化霸权,好莱坞把非美国的导演、演员都整合成了“星条旗下”的抗敌联军,那位蒋司令其实也是“黄皮白心”——有趣的是,这位领导着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联军在正面战场抵抗外星人的指挥官,有一个“蒋司令”的有趣称谓,而他的英文名Jiang Lao译成中文不就是 “老蒋”么?由此看来,艾默里奇还有点分不清中国人的姓氏和官衔该怎么称呼。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片场
作为一部爆米花大片,应当说《独立日:卷土重来》还是很不错的,该有的场面、特效、情怀、感动都有,不过这几年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可能有些审美疲劳,《2012》的地质灾害式展现以及《哥斯拉》式的超级巨兽,在《独立日》的包裹下一股脑呈现在了大银幕上(艾默里奇的同性恋趣味也有直白的表现)。同时,外星人的设定也有太多的《星河战队》《异形》甚至《星球大战》里“遇战疯人”的影子,无甚新意。
更重要的是,当年《独立日》《2012》的成功都有着强大的社会心理支撑:前者是冷战结束后的“历史终结”式无聊感伴随基督教千禧末世传言的产物,后者更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杂糅了所谓的“玛雅预言”,但随着千禧末世心理的逐渐消散,“文明的冲突”又浮出水面,民粹立场、孤立主义思想在英美抬头,意图全盘调和中美观众口味的《独立日:卷土重来》似乎有点生不逢时。
【刊载于文汇APP】
2016-06-27 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