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
张守福:中医药辩治肝硬化腹水体会
Sunday, June 19, 2016 9: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张 守 福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风痨臌膈”,病至后期则属“臌胀”范畴,历代医家视为难治之症。近10余年来,随着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后肝硬化病例也在逐年增多。加之,膳食欠合理,暴饮暴食,酒精肝、脂肪肝转变为肝硬化者也屡见不鲜。笔者从事临床多年,经治本病甚众,自拟“软肝缩脾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点滴心得总结如下,以与同道商榷。
1、首重辩证,善于分型
根据国家中管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肝硬化分为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温热蕴结、肝脾血淤、脾肾阳虚六个证型,分型准确,便于抓住重点,临床可能会出现两种或多种证型相结合。各型之间也会相互转化。辩证和分型两者没有矛盾,分型本身是辩证实质的反映。纵观整个病机不外乎是从气滞到血凝,而至水阻。初因气郁伏于里,不得流行;继而肝脾之气不调,水道逐渐不利,终至气滞血淤,壅塞气化,大腹积水,日甚一日,遂成凶险之症。
2、关键准确处理攻补之间关系
治疗肝硬化腹水,必须适时排除腹水。因为水邪停滞中焦,气化受阻,影响气血生化,加以腹水久留会增剧元气之损耗。如不先逐其水,则心肾阳气有灭绝之虞,使虚证愈虚,实证愈实,乃至不治。同时,切不可图一时之快,过伤正气,应审察患者身体之强弱,邪之轻重,病人久暂而定治疗方法。笔者在治疗本病时,始终不忽略扶正治本,针对肝硬化腹水正虚邪实的表现,常采用攻补兼施,救本治标之法,所谓虚实同调,再视病之变化而治之,屡屡凑效。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曰:“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循此开启思路,把握病机,辩证施治,当补则补,当攻则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峻下药的运用,一定要做到进止有度,衰其大半而止。患者随之腹水减少或消退,精神亦会改善,食欲增加,为元气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常用的逐水之品:初期实证,形体壮实,腹水大量者用腹水丸(制甘遂1份,生川军、尖槟榔、牙皂、莱菔子、二丑、陈皮各3份,碾细末、水泛为丸)。日吞服9~15g,分早晚2次;若腹水不甚多,且身体较好者用生川军、商陆、制甘遂等;偏虚者可用郁李仁,一般量每剂24 g,或番泻叶代茶饮之。其次,用逐水剂时参入适量利尿药,起协同作用助其利水,以消除腹水。常用的利尿药有猪苓、泽泻、大腹皮、冬葵子、车前子、腹水草、冬瓜皮、玉米须、虫笋和半边莲等。其三,待腹水有所消退后,随即加扶正药,扶助正气,以巩固疗效。比较常用的补气养血、滋阴温阳药有:生晒参、潞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生熟地、黄精、首乌、石斛、麦冬、枸杞子、北沙参、白茅根;以及附子、桂枝、补骨脂等。
3、治肝必须治气
肝硬化腹水常见气虚、气滞的出现。气虚应责之脾肾两脏。脾虚不能制水,则水湿逗留;肾虚则水不能化而泛滥。气滞与肝失疏泄关系最为密切,常见肝郁气滞。气虚宜补气,气滞当理气、破气。临床所见本病,每每虚实夹杂,纯虚纯实者绝少见。故在治疗时须融补气,破气于一炉,攻补兼施,相反相成。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促进布精行水。笔者常用黄芪益气健脾,运阳利水;莪术除积聚之气;大腹皮破气导滞;广木香、香附子疏肝理气。另外,气、血、水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能化气、气能化水,水能病血,血能病水。肝硬化腹水之血淤,主要是气滞的结果,所以在治气的同时,常酌加丹参、红花之类活血化淤,以提高疗效。
4、口干舌燥多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
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水湿内停,津液不能上承,故常有口干舌燥的症状。此口干舌燥是现象,不是本质,若专事滋阴生津之法,恐徒劳无益。《金匮要略》云:“腹满,口干舌燥,此肠间有水,已椒苈黄丸主之”。这一症状的叙述,颇与肝硬化腹水所出现的口干舌燥相似。前人不用滋阴生津的药物,而取防己,椒目辛宣苦泄,导水从小便而去,葶苈子、大黄攻坚决壅,逐水从大便而去,水去则口干自解。笔者在治疗腹水过程中,常于补气与破气药物的同时,配以己椒苈黄丸加减,以求气化,津液上承,口干自失。
5、阴伤舌红,利尿药中伍阿胶
在肝硬化腹水后期,或经常服用西药利尿剂时,常会出现舌质红或红绛等伤阴现象。或采用生地、沙参、石斛、麦冬、元参之类的养阴药物。恐有碍水之弊,在这种情况下,于利尿药中以伍阿胶1味,效果基佳。在肝硬化中、晚期每以软肝缩脾与逐水的方药中伍阿胶10~15g,颇能凑效。《伤寒论》中猪苓汤,以阿胶配合利水药物治疗阴伤小便不利之症,即是1例。有时也可重用白芍120g,配甘草6g。取其酸甘化阴之意,亦能获效。张锡纯也有用白芍180g、阿胶60g治疗阴虚小便不利的经验。盖阿胶含有胶质蛋白,或许有助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提高。我也曾治1例男性患者,肝硬化腹水2年,长期服用西药利尿剂,未见显效。患者形体消瘦,卧床不起,腹胀如鼓,腹皮绷紧,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舌质红。经用“软肝缩脾汤”,即鸡骨草15g,马鞭草15g,柴胡6g,黄苓10g,蝉衣6g,白僵蚕10g,片姜黄10g,生大黄(后下)1g,白马骨20g,炙鳖甲20g,生牡蛎(先煎)20g,泽兰叶15 g,鸡内金30g,红花10g。加用阿胶12g(烊冲),黑白丑粉4.5g(吞),小茴香粉1.5g(吞)等,治疗1月,阴伤明显好转,腹围由138cm减至108cm,腹皮起皱壁,下肢无明显浮肿,全身症状亦明显改善。
6、腹水消退,调理脾胃以固本
消退水肿,仅属权宜之计。一待腹水消除,应积极调理脾胃,以固其本,临床常见有些患者误以为腹水退为病愈,中止治疗,酿成大祸亦不乏其例。笔者在治疗本病时,每至腹水消减,即在“软肝缩脾汤”中加党参、白术、山药、砂仁、焦四仙等。曾治1男性患者,58岁,农民,1989年开始患肝病,2000年10月因发热,腹泻3天而出现黄疸,腹胀如鼓,脐凸,尿少而赤,口干纳呆,面目虚浮,下肢肿胀,神疲气短,大便溏,每日4~5次,面色萎黄,巩膜皮肤黄染,脐疝,下肢凹陷性水肿,移动性浊音阳性,脉弦细数,苔薄黄腻。B超示:肝硬化脾肿大、大量腹水,门静脉高压。肝功能:SGPT86单位,总胆红质28mmol/L,结合胆红质12 mmol/L,总蛋白6g,白球比例1.6:1。辨证属肝气横逆,剋伐脾土,脾失健远,水湿停滞,郁而化热所致。治拟软肝缩脾汤加减,服药30剂,自觉恢复正常,查肝功能正常,总蛋白7.3g,白球比例0.87:1。守原方加党参20g,白术、山药、黄芪、枸杞子、当归各15g继服。后因家庭经济拮据而中断治疗。2002年8月再度出现腹水,终至发展为肝昏迷而死亡,可见腹水消退后调理脾胃以固其本至为重要。否则用心良苦而功亏一篑,诚为可惜。
7、生大黄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效
笔者在治疗肝硬化时,始终用生大黄1~2g(后下),取其“泻火凉血,降气平逆,推陈逐淤”之功效。因大黄活性成分易为高温破坏,一般采取后下或开水浸泡后凉服。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亦属常见、多发。中医认为其始动因素为“火”。唐荣川在《血证论》中曰:“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属八九。”火盛则迫血妄行,妄行则血离经,离经之血则是淤血。因此可辨证为“火热内盛,淤血内阻”之证。鉴此,立“凉血泻火祛淤”为法,用生大黄以抑阳而使气血平和,血不外溢。应用生大黄治疗时,应视出血轻重程度,一般剂量应控制在10~15g,最大用量不超过20g。在治疗中所见副作用较少,少数有轻、中度腹痛,患者可耐受;腹泻呈水样,一般每天在3次左右。对频繁腹泻者,应注意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特别是钾盐的补充。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特别是呕血,便血及大便隐血试验等。
(刊载《皖西医学》2005年第9卷第3期,作者系霍山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守福)
相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