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西 药 汇 通 举 隅
张守福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作为一名医生,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员,熟谙每味药物,就如同了解自己的每名将士一样,知此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搞好中西医结合,其中一个方面就体现在中西药如何汇通,尤其是中医药人员,在临床上针对某些疾病的主证,同时也要考虑兼证,在选择用药时,采取中药治疗主证,西药治疗兼证。象一些疼痛性疾病,一面采用中药治本,一面选用一些西药镇痛治标,运用中西药标本兼治,就能很快地解决患者的痛苦。如出血性疾病,考虑西药针剂止血作用迅速的优点,结合辨证再用中药治疗出血原因,特别象一些疑难杂症、慢性疾病等。中西药联用互补不足,相得益彰,突出中西药物联用的两条腿走路,探索出中西药汇通的新路子,无疑要比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方便灵活,速度快,效果好。为此,下面就中西药汇通方面谈一点肤浅认识,供同道商榷。
一、如何发挥中西药的协同作用
当前,各种西药的化学成分比较清楚,但各种中药的化学成分知的尚少。据有关材料报道,目前,对中药单味药成分的研究分析仍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有的分析研究还不够透彻。所以,中西药联用的协同作用,相当一部分只能根据临床观察。例如中药黄连、黄柏、芍药、白头翁等与西药的庆大霉素、氨苄青、氟哌酸联用,治疗痢疾有很好的协同作用;黄芩、金银花、蒲公英、连翘与西药的青霉素等联用治疗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有协同作用。急性肠炎患者表现的腹泻,中医多从湿热论治,一般拟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如果选用庆大霉素、氟哌酸等配合输液,则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二、怎样避免中西药联用所产生的拮抗作用和毒副作用
关键是要尽量避免联合使用互有拮抗或毒副作用的中西药物。例如:在使用含有多种消化酶、酵母菌的神曲、麦芽、豆豉等中药,就不宜配合使用西药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因为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能使神曲、麦芽活性受到抑制,破坏酶的作用,降低其消食健胃的功效。象中药的矿物类(石膏、代赭石、石决明、滑石、明矾、龙骨)与贝壳类(牡蛎、瓦愣子、海蛤壳)等,不可同西药四环素族抗生素同用,因为上述中药均含铁、钙、镁、铝、钾等金属离子,可与四环素类药物分子内的酰胺基、酚羟基结合,产生肠道难以吸收的金属化合物。又如中药的山楂、乌梅、女贞子等,如果与含碱性西药小苏打、氢氧化铝、氨荼碱、碳酸钙等同用,即会发生酸碱中和;中药昆布不能同西药异烟肼联用,因昆布含碘易与异烟肼发生氧化作用;乌梅、五味子、川芎均含有机酸,若与西药磺胺类联用,可导致血尿,等等。特殊情况在临床上必须联合应用互有拮抗作用的中西药,可采取岔开用药时间或改变给药途径等办法,尽量避免其副作用而削弱其疗效。
合理选用药物,才能杜绝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就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象中药的麻黄(含麻黄的中成药)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优降宁、降压片)等联用,可释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T,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高血压危象和脑溢血。中药的朱砂不可与西药的溴化剂、碘化剂联用,因朱砂中的硫化汞,可与溴、碘等化合还原成有毒的溴化汞、碘化汞等,易导致人体水银中毒;中药的乌头、黄连、川贝母等,均含有生物碱,若与西药的阿托品、654-2、咖啡因等联用容易中毒等。以上仅是单味药联用的情况,但是现在中成药品种较多,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必须熟悉各种在成药的药物组成,避免中西药物联用所出现的拮抗和毒副作用。
三、用中药的性能来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许多西药本身就有比较剧烈的毒副作用,当治疗必须使用时,临床不妨配合某些中药来消除或减轻其毒副反应。如当前抗癌首选药物5-FU与环磷酰胺等,可用于多种癌症,但就是胃肠道反应大,病人难以接受。这时采用中药的白芨、海螵蛸研粉配合成复方制剂联合使用,利用中药收敛、制酸来保护胃粘膜、减弱其对胃肠的刺激,则可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四、西药也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药物归经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药物归经,这些都是中药的性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中西医是互不相干的两套理论,近年来,随着中医对西医药理论的不断认识,人们又发现,西药也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药物归经的性能。例如:维生素C 味酸,酸味入肝经,肝虚急食酸以补之,故其有补养肝脏的作用;抗生素的麦迪霉素,主治肺部及皮肤感染性疾病,可将其归入肺经,因“肺合皮毛”;林可霉素治骨髓炎疗效满意,将其归入肾经,因“肾主骨生髓”。胃复安的主要功能是加速胃排空,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副作用,相当于中药的沉香、旋复花之类的“沉降”药。
五、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来指导应用西医药
中西药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入拓宽的实践证明,中医药理论也有指导西医药辨证施治的作用;按照中医药理论的思路使用西药,可以更好地发挥西药疗效。这绝不是削足适履,机械套用,确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一味西药可相当两味以上、甚至一个中药方剂的综合作用,如吗叮啉是一种新型胃功力药,主治上腹部饱胀,相当于中药“理气消导”的枳实、莱腹子;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用于胃、肠、胆、肾绞痛,相当于木香、川芎、玄胡类“芳香理气”、“活血止痛”药;氨荼碱能舒张支气管、胆道平滑肌和冠状动脉,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相当于“辛温通阳”、“豁痰开结”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和“活血化瘀”的丹参饮。
笔者在门诊上班,经常听到一些患者的反映,某种感冒药治疗效果好,某种效果不好云云,究其原因是患者没有掌握辨证用药。中医所说的风寒性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咳嗽清稀痰,相当于西药卡他性炎症或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一般选用荆防败毒饮和麻杏止咳片等性温药物;中医的风热感冒,症见恶寒轻,发热重、咳嗽,咯黄稠痰,多相当于西医的病毒性或合并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临床上多用银翘解毒片和蛇胆川贝液等性凉药物。倘若相互颠倒,肯定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贻误病机。西药康泰克、苯乍胶囊,主治“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用于感冒初起,这三种症状多相当于中医风寒表证。如果用上药治疗发热头痛等症状,则服药后症状就能缓解,只有帕尔克或速效感冒胶囊才能解热镇痛,那么是否将康泰克等归入“辛温解表”,而把帕尔克类药物归入“辛凉解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运用中医的辨证思路,结合西药的药理作用,去探索一条中西药汇通的新路子。
(发表于《1994年全国专科专病暨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作者系霍山县中医院主任医师张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