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泰陵:探秘清朝谜团最多的一位皇帝
雍正的陵寝如果按照祖先的惯例,是应该建在遵化县清东陵界内的。雍正也曾经选择了清东陵的九风朝阳山作为陵寝,可是他最终并没有安葬在那里,这样最终有了现在的清西陵。雍正帝的泰陵是清西陵的第一个陵寝,它的规模最大,也最引人瞩目。雍正一朝,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生产力,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所以用“泰”字来命名他的陵寝也是很合适的。
雍正帝在位仅13年,但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雍正帝执政期间,从不贪图安逸,白天和臣下决议政事,晚上他又忙碌披览奏折,每天睡觉还不足4个小时。他亲自批阅的奏折、部本、通本就有22万多件,写下了1000万字的批注,不论寒暑,一直如此。雍正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我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人们习惯上都说“康乾盛世”,但是“康乾盛世”的发展离不开雍正帝的贡献。“四爷”在位的时候,大清朝的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了起来,没有“四爷”的功劳很难有“康乾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一直在平定边疆、三藩、南征北战和多次出巡以后,大清朝的国库已经不是很富裕了,据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去世的时候,大清朝的国库只剩下了800多万两的银子。而“四爷”上台以后,在休养生息的同时治理贪污腐败,在雍正十三年去世的时候,大清朝的国库已经有6000多万两的存银了。而在“四爷”的儿子乾隆因为多次南巡和重用贪官和珅,在去世的时候,大清的国库基本没有多少家底了,直到嘉庆皇帝掌权打倒和珅以后,才让国库继续充盈起来。
进入泰陵前是一座联拱式五孔桥 ,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这个石牌坊也是整个清西陵的象征。
康熙帝患病在1722年去世,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出乎意料地成为了皇帝的接班人,当他被宣布为皇位的继承人后,让很多皇子和大臣都惊诧和不平,甚至流传下了很多他是如何篡权继位的传说。
关于雍正帝胤禛的继位在民间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说胤禛用诈术修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了“传位于四皇子”。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清朝官方史书中记载皇帝诏书的书写格式,“皇十四子”和“皇四子”的“皇”字是不可以省略的。所以说大家熟知的雍正帝篡改了父亲康熙帝的遗诏改“十”为“于”是不可能的。而且清朝的文书,基本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只用汉文而不用满文书写是不可能的,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成的遗诏,即使汉文被篡改了,那么满文也是不容易改的。
很多人认为康熙临终前是将皇位传给了当时在西北前线作战的胤禵,康熙也很喜欢他这个皇十四子。可是当皇太子被废后,胤禵也参与了皇八子胤禩一派的太子争夺战,在胤禩被处罚的死后,胤禵还替他说了情,这使康熙非常愤怒,史书记载曰“出所佩刀欲诛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从此康熙对皇十四子胤禵也有了成见,认为他也参与了谋取太子之位的斗争。在日后虽然康熙选了这位年轻有为、颇具军事才干的皇十四子在西北地区作战,胤禵获得了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的机会,可是在他离开京城后,也就离皇位越来越远了。
康熙的儿子众多,活到成年的有24个,而康熙帝却很高寿,太子胤礽两度被废,皇子们都为了争做皇太子而闹的天翻地覆。可是胤禛(雍正)却表现的宠辱不惊、淡然于世。他平时为人处事很低调,他忠心地跟随在父亲康熙身边,陪父亲出行、狩猎、祭祀等活动,康熙慢慢地也观察到这个儿子做事认真,博学多才、不像那些皇子那般浮躁,而且胤禛爱好儒学,可以值得信任。多次夸奖他“有孝义,能体朕意”。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提倡“忠”和“孝”,尤其是在一个老人面前,当众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让年老的康熙伤心失望至极的时候,胤禛却没有参与其中任何一方的斗争,这让康熙感觉到胤禛对他没有威胁,而且胤禛的品行更是难能可贵。这种看似不在乎太子之位的态度,反而更增加了康熙对他的信任,经过长期的观察,康熙觉得这个儿子是个忠孝而且可靠的继承人。
泰陵圣德神功牌。
泰陵路标。
其实雍正内心也是充满了当皇帝的野心的。他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采取了很多残忍的手段,但是在他执政大清朝十三年期间,继续执行康熙帝的正确政策,并发扬光大,而且“勤于政事”,出色的治理了这个国家,甚至他死后,有“过劳而死”的说法。雍正帝使清朝的盛世从康熙一直延续到了乾隆时期。甚至在各方面比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作出了巨大贡献。
雍正帝因为曾经亲身目睹并感受了诸皇子争夺皇位的危害,便实行了秘密立储,即皇帝生前将传位遗诏写好,放在木制的鐍匣里面。遗诏有两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随身携带;而另一份悬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等到皇帝去世后再行公布。
泰陵神道上的石像生。这条路是清西陵最长的神路,走到宝顶。有2.5公里长。
泰陵龙凤门。
泰陵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门、坊、碑、亭,后部分主要是殿宇和地下宫殿。
走进隆恩门,依次是焚帛炉,东西配殿。正对的是中心建筑就是“隆恩殿”了。
在泰陵的隆恩殿里,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的方式,展示了大量雍正帝的生活资料,让我们更真实和具体的来了解历史上那个“四爷”。雍正在做皇帝的时候很亲政,可是这样一位颇有功绩的帝王,所遭受的非议和攻击,怕也是空前绝后,雍正也一直在修炼“丹药”。他的死也和过分劳累和服食“丹药”有关。如果真是服用丹药猝死的,那就应该是死于汞中毒。
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帝是最具有多面性的一位皇帝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但他勤政的同时也有非常残暴的一面,他在位仅仅十三年,但在他神秘继位到离奇死亡都是谜案重重,让人们对他充满了疑问。
雍正帝在位期间,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对他所施行残酷的强权统治更是感到非常恐怖,他即位之前的老谋深算,即位之后更是冷酷无情。他屡行大狱,文网森严,广布耳目,让很多人谈之色变。让世人感觉到雍正帝是一位施行恐怖、苛严政治的强权统治者。其中同雍正帝有关的“血滴子”更是备受关注。那神秘的“血滴子”最早究竟来源于何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血滴子”的形象特征是诡秘、残暴、人治加铁腕的象征,起因是雍正朝的特务组织以及密折制度。
在民间文人小说家的笔下,雍正帝多被刻画成了阴谋家,他不仅会武术,而且手下还培养了一批武艺绝伦的杀手,操众者一种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的杀人利器“血滴子”,“血滴子”也就成为了这批杀手的代称,据一些史料传说,雍正帝的八弟“阿奇那”、九弟“塞斯黑”就是死在了“血滴子”之手。
很显然,这些传说都是小说家们杜撰演绎出来的故事。清朝时期,我国民间的百姓喜好谈论宫闱秘闻,即便是一些识字不多的市民,也能读懂一些通俗小说,当时的小说以雍正轶事做为谈资的有胡蕴玉《胤禛外传》、孙剑秋《吕四娘演义》、紫萼《梵天庐丛录》、和蔡东藩《清史演义》、燕北老人《满清十三朝宫闱秘闻》等等。这些小说言称借史实演绎成篇,其实都是择采民间传说,进行艺术加工而成。那著名的艺术形象“血滴子”往往就出现在这些小说故事中。
一进入“隆恩殿”便会看到设立的神龛仙楼,挂着帷幔、供奉着奉皇帝和皇后的牌位。
在清朝的皇帝之中,雍正帝是最喜欢炼丹的了。在他做皇子的时候,就对丹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甚至曾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可见,雍正帝喜好炼丹是由来已久。
据《紫阳道观碑文》记载, 雍正帝对张伯端“发明金丹之要”特别赞赏。在雍正帝登基以后,激励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封他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甚至让人在张伯端的故里为他建造了道观祭祀。从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雍正帝就常吃一种叫做“既济丹”的丹药,吃过后他觉得效果非常好,甚至还作为特殊礼品赏赐给一些宠臣服用。
在雍正八年(1730年)的春天,雍正皇帝得了一场大病,一病就是半年,生病之时他命地方大员大规模的寻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一旦寻到,就要优厚安排他们的家属,好好护送本人来京,就算推荐之人不合适也不会怪罪。病好之后的雍正得了心病,他惧怕生病,惧怕因此而死去,于是下令遍访天下名医,搜寻知名道士。渐渐地,雍正迷上了炼丹。迷到什么程度?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嘉宾纪连海说:“这炼丹炉一点上火,就此没有熄过。”
其实,雍正帝与其他皇帝一样,也想着自己能长生不老。可惜道士们在这个丹药里除了有通常的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材料外,还加了春药。目的是要让皇帝服了长生不老药之后,不光有延年益寿的意思,更要有提高精气神的感觉。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自1730年冬至1735年秋的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157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192吨,木炭42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衫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雍正帝最后的死亡也与服食这一炉又一炉的丹药,不无关系。
康熙和乾隆的一生曾经多次离开北京外出巡行,可是雍正每天都处于繁忙之中,没有时间去南巡或者北狩,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只去过离京师很近的景陵,祭奠父亲康熙外,都没有离开过北京城。在勤政之余,也酷爱打牌下棋。
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四爷”每天批阅的奏章至少五六千字。红色的字体就是“四爷”的朱批。
说到泰陵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1975年清理被盗过的清东陵乾隆地宫以后,学术界便一直有想在清西陵发觉雍正帝泰陵的呼声,而且大家都会看到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旧有盗洞一个,所以很多学者也认为泰陵地宫也早就被盗了。在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于是在1980年4月8日,由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的专家们亲临现场,正式发掘泰陵地宫。当天泰陵聚集了大量的媒体记者,当发掘开始后,发掘工作者在沿着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泰陵,得到批准以后,夏鼐于4月11日亲自来到了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证明泰陵没有被盗过,发掘停止,并把琉璃影壁下的洞口砌死,恢复如初。这样才有了现在“完好如初”的泰陵。
泰东陵,探秘历史上真实的“甄嬛”
雍正帝的一生充满了疑问;即位之谜、诛杀朋党、称其弟为猪狗、死亡之谜、选陵之谜、死后无头之谜等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盖棺定论一说,如今“四爷”已经去世近300年了,可是,他的功过是非,后世的人们却一直在争论不休。
其实,电视中为了剧情的好看,突出了后宫的争斗。《甄嬛传》中“四爷”一生都在沾花惹草,热衷炼丹术以求长生。俨然成为了一个不理朝政的昏君。可是历史上的“四爷”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历史上的“四爷”一直比较忙,他绝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甚至很少接近女色。雍正帝四十五岁继位,在位十三年。他自从当上皇帝以后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生中看过的奏折大约2000多万字,批复的奏折有360多卷,每天批奏章、折子工作到夜晚一两点很正常。“四爷”的一生也很有作为,在在位期间办理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解决了大清朝的财政问题;而且敢于任用汉人田文静,李卫、岳忠琪等人,融合了满汉民族的团结;“四爷”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也许是清朝离我们现在很近,所以有关的清朝“宫廷剧”一直层出不穷。“四爷”生前不仅为国家做出着贡献,死后仍然在为我国的影视剧上演着一出又一出谈不完的话题。正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主题歌里所唱到的,“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其实,我国历史上,每一位皇帝在任期都曾有过重大的过失。”四爷”也不例外;他大兴文字狱、镇压农民起义、重农业轻工商、限制对外贸易等等。其实,从封建社会到如今现在,每一位中国男人心中仍然都存在着一个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梦想,只是有没有机会实现罢了。
泰东陵是乾隆皇帝的生母雍正皇帝的妃子,孝圣宪皇后的陵寝,因为陵寝位于泰陵之东,就称为泰东陵。现在泰东陵正在整修,并没有对外开放,也许是因为没有游客,这里也平添了一份寄古寻幽之感。但当我走进这里,虽然整个陵寝以显破旧,但它显露出来的高贵气质,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皇帝的陵寝。
泰东陵从营建到现在已经有了280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久失修,现在看上去已经是面目全非了,隆恩殿的木门有的也已经缺损,有的也已经糟朽不堪,窗户上甚至有了大洞,很多地砖中已经长满了浓密的苔藓和杂草,就像一个老妇人,在她的皱纹里布满了沧桑。
泰东陵配殿。
孝圣宪皇后一生活了86岁,可以说她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生下了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也是非常孝顺的一个人,在他父亲雍正驾崩的当天,他就把母亲从贵妃升格为皇太后,在她41年的皇太后生涯中,可谓享尽了荣华富贵,乾隆帝不论是出宫巡幸还是北上祭祖,都带着她的母亲,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常常是“母以子贵”,孝圣宪皇后可谓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了。
在母亲死后,乾隆皇帝还特意为她打造了一座金塔,专门用来储存母亲生前所掉下来的头发,被称为“金发塔”,现在这座塔还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在整个清朝共建有七座皇后陵。泰东陵不像孝庄的昭西陵那样规格高崇,也不如慈禧的定东陵装潢华美,但它规制完整,气派恢宏,有学者称其为清代皇后陵中最为标准的一座。
因为泰东陵不对外开放,所以也充满了神秘的色采。
通往明楼宝顶的蹬道早已经长出了很多的杂草。
雍正帝的另外21个妃子就没有孝圣宪皇后这么幸运了,她们按照尊卑被葬在了泰陵东北部的泰陵妃园寝。
如今,曾经那些历史大戏的主角早已远去,只留下这风云散尽的舞台,静静倾听着后来者的足音。
小贴士:
交通:保定客运站到易县客运站,车程1.5小时,在易县客运站有直达清西陵的9路公交车。北京方向的自驾游者可沿京石高速南行,过涿州后继续南行,见京昆高速提示牌后西行上廊涿高速涿州方向,西行至张石高速清西陵出口(大约40公里)然后右拐1公里即到清西陵大红门,行程大约90分钟。
推荐美食:酿豆腐、宫廷肘子、旗肠、火焰烧饼等。
娱乐体验:祭祀大典、摆字龙灯、拾幡古乐。
特色购物:剪纸、铜雕、易水砚。
住宿:行宫宾馆、天光假日酒店、天泰度假村。
落榜进士: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许有一天会和你擦肩而过。
【 微信:wudan365】【微信公众号:lvxing36524】【微博:@落榜进士】
2016-09-27 19: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