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章立凡:不欢迎国士的时代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4:50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不欢迎国士的时代

 

——读《国士——牟宜之传》

 

章立凡

 

“国士”一词,出自《战国策·赵策》:“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在传统文化意义上,系指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勇者。百年中国内忧外患的刺激,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激进主义思潮,不断涌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国士,牟宜之亦为其中翘楚。20世纪的30-40年代,左倾思潮激荡全球,在这种大历史背景下,中国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投身革命,不能不说是一种宿命。

 

清秋子先生撰写的这部传记,重现了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进入农民革命队伍前后的历史。这令我联想起一位历史人物——明末李自成麾下的知识分子李岩:其人出身官宦世家,文武全才,豪侠仗义;投奔李自成,辅佐其成就霸业,建立大顺政权;遭牛金星嫉妒诬陷,含冤而死。

 

无论明主昏君,照例要用各种人,其中不乏诤言谔谔的国士和阿谀逢迎的奴才。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家天下”传位子孙,历朝历代都需要国士给自家当“人鉴”,以求帝祚绵长。只要奴才不要国士的政权,历史上比较罕见。

 

革命年代的牟宜之,历经艰难竭蹶,始终斗志昂扬。1940年中国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诞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 他是主要参与制定者之一;革命胜利之后,他却没能保住自己的人权。传主的悲剧在于:环境、地位变了,自身的理想没变;在排斥国士的体制下,坚持以国士报效国家。

 

传主不但官越做越小,最终还被打成了“右派”。他的战友们或许是“两头真”,中间有一段失真,而他却一真到底,这恰恰是“第二种忠诚”在中国的悲剧。李锐先生在本书序言中说:牟宜之成了一位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我认为,人物传记写作须还原真实历史背景下的真人,避免陷入脸谱化的党派史观。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个人与社会的不幸,是伟大作品的源泉。传主遭遇的种种不幸,有幸转换为艺术的营养,造就了一位不同凡响的诗人。2009年,牟宜之的一百七十九首旧体诗结集出版,成为继聂绀弩诗集问世之后,中国诗歌界的又一盛事,也是革命变质年代最后的精神遗产。

 

旧体诗词格律相当于“带着锁链跳舞”,传主的诗,不同于习见之粗陋“老干体”( 不通格律音韵只有豪言壮语),其人旧学根底深厚,谙熟格律又不为格律羁绊。早年诗作浪漫率性,多情感记录,也不太守格律。中年诗分为两段,革命年代多咏征战,较接近以往所见之“革命诗钞”;政治境遇突变后,孤愤之情时有流露,开始了对革命的反思。晚年诗超迈不群,穷而后工;格律运用自如,臻于化境。

 

传主后期诗作多写边塞流放生活,有很多生活细节,叙老妻、稚子、兄弟之亲情,对北国风物气侯、饮食器具等也有精到的摹写。他描画苦寒之地的雪景诗,每每将人带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诗境,风格上不乏前人边塞诗、田园诗的影响,堪称“边塞田园诗”。

 

赵翼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身处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乃史家之幸,亦诗家之幸。传主诗风颇受几位大家的影响:孤愤之情上追屈子(屈原),忧国忧民如老杜(杜甫),豪迈倜傥若放翁(陆游)。弥足珍贵者,是他以诗为史,记载了一个疯狂的时代。例如1971年林彪事件后的《咏史》之一:  

  寒林落叶岁云秋,一世英雄寂寞收。萧墙祸端何曾料,宫帷秘事谁与谋。
  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千古立废循环事,江河无语任东流。

  诗作不仅限于评说时事,更将中国几千年王朝兴替一笔囊括。精准独到地述评历史,其历史感正是其诗歌价值之所在。
 

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举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孙膑、吕不韦、韩非的著作以及《诗经》为例,认为“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国士》一书给人的启迪是:反思吃掉自己儿女的革命,也反思排斥“国士”的体制。

 

                       2013年5月16日 风雨读书楼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11期

 

 

《国士——牟宜之传》,作者: 清秋子,新星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牟宜之,一位“古典共产党人”,抗战初期舍家纾难,以民国县长身份,迎接八路军115师挺进纵队进驻,顺利开辟抗日根据地,居功至伟。其胆识与才干,深得国共两党高层人士的嘉许器重。1949年后,他因言获罪,因拒绝俯首就范,遂被褫夺职务,投闲置散八年之久。“文革”中被发配至黑龙江边荒绝域“劳动改造”八年,饱受屈辱。1974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念及他当年功劳,批示可调回山东省退休安置,孰料遭当时山东省负责人抵制,困厄于济南,忧愤而殁。这位当年发出过“历史的先声”的老人,不是尚存的民国名流,不是知名的学者教授,亦不是如今多如牛毛的意见领袖和愤青,而是一位戴枷负罪的“古典共产党人”。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