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image
浏览次数

现在:
最近一小时:
最近24小时:
浏览总量:
[转载]德国之旅—新柏林(4)
Wednesday, May 6, 2015 17:54
% of readers think this story is Fact. Add your two cents.
0


德国之旅

   
新柏林(4)

                                                    

   
2012
51日,开始了新的旅程。离酒店不远,就是赫赫有名的“勃兰登堡门”,或曰柏林的“凯旋门”。它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取得的胜利。

   
门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为蓝本,由普鲁士建筑师朗汉斯设计。呈乳白色,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由砂岩砌筑而成的杰作。门高
26米,宽65.5米,深11米,有5
条通道,中间的最宽,过去只有皇室成员和客人才能通行。

   
门由
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径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撑着平顶。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系普鲁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勃兰登堡门”位于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和菩提树下大街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和六月十七日大街的起点——巴黎广场,以纪念
1814年普鲁士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占领巴黎而命名;菩提树下大街为长1.2公里,宽
60米的林荫大道,街道两边4
行挺拔的菩提树,如翠绿的长廊,从马克思一恩格斯广场,一直伸向勃兰登堡门。从勃兰登堡门向东横穿柏林市中心,可直通柏林博物馆岛和柏林电视塔,是欧洲最华丽的大街之一。

   
勃兰登堡门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国家的象征。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门的兴衰也就折射着德意志民族的兴衰:

   
1806年10月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战败,10月23日法军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拿破仑败北,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门顶上。德国著名雕塑家申克尔为此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嵌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从此,和平女神被改称为胜利女神,此门也逐渐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象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女神及驷马战车被炸毁。1945年5月,苏军穿过此门攻入柏林,攻克了希特勒的地堡和国会大厦,宣告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战后德国一分为二,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围绕西柏林修筑了一道围墙,封锁了勃兰登堡门,并在东、西柏林分界处建起“柏林墙”。勃兰登堡门处在东、西柏林的交界点上,成了柏林墙的一部分。
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

   
直至
28年后,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兰登堡门才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成了全世界各地旅游者欣赏的热门景点——这就是勃兰登堡门履遭兴衰递嬗的历史故事

   
笔者在想,欣赏任何景观,都要力求明白就里,不然,就是走马观花了。

                                               

   
在高大巍峨的“勃兰登堡门”前后的广场上,聚集了许多游客在拍照留念。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人更多。还有许多警察。我们先是出了“勃兰登堡门”往南
()
拐几十米,到了“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
亦称“浩劫纪念碑”。它由彼得·艾森曼及布罗·哈普达设计,纪念浩劫中受害的犹太人。

   
笔者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如此样式的纪念碑:
它占地19,000
平方米,竖立了2711块青色的混凝土碑石,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碑石长2.38米,宽0.95米,高度从0.2米到4.8米不等。给人的感觉,活脱脱一座庞大的碑林。在地下大信息厅”里,有所有已知受害犹太人的名字。以展览的形式再现了欧洲犹太人遭迫害和杀害的情况。
这是一个悲伤之地、抚慰之地,或许还是一个宽恕之地,但更是一个难以忘却之地。

 

     注目凝视,碑林仿佛是受害的大人小孩比肩接踵地站在了一起。走进碑林,如同走进了受害者的群体,有一种诱发心神不安、不可名状的气氛。设计打破了纪念碑的传统观念,令人无比震撼。纪念碑于200341日动工兴建,20041215日完成,2005510日开幕。同年512日,开始对外开放。

   
走出碑林,有一条通向“勃兰登堡门”外广场的马路。马路对过,是一片树林,林中园路纵横。在一个长方形小建筑的洞口,有一位女士在朝里面观看。出于好奇,我也过去瞅了瞅,里面有个屏幕在演电影。儿子告诉我,那是“同性恋纪念碑”。

   
出了林子,前面就是“勃兰登堡门”,门外广场搭了个演出台,在广场与前苏联纪念园之间,六月十七日大街上摆满了各种摊点,人来人往,一派节日景象。父子俩在摊位间穿行,在一个小吃摊位上买了面包夹德国香肠和夹煎肉排以及炸薯条。

    
六月十七日大街和胜利纪念柱,是柏林著名的景观。
1953年,斯大林去世, 6
17
日,东柏林工人发动了游行,抗议前苏俄,苏俄红军出动坦克镇压。西柏林为了纪念这次东柏林游行,把柏林工业大学前的马路命名为
6 17 日大街。每年的七月,柏林都会以这条大街为中心举办著名的
爱的大游行
,来自世界各地几十万的人们,都会齐聚柏林,一起和着节奏以爱的名义而通宵狂欢。

   
这条街之所以名扬世界,还要归功于九十年代的嘻皮青年。莫特博士创意的“爱的大游行”
(我在瑞士的苏黎世欣赏过,详见《2006年的记忆——苏黎世》一文),每年七月吸引一百多万重金属音乐迷,来这里蹦舞、狂欢和纵饮。二十四小时内的消费营业额,可高达1.25亿欧元,使它成为柏林的一个固定的经济因素。

   
6
华里长的六月十七日大街,两旁是茂密的森林、河流。走啊走,最后通过地下通道,才来到了“胜利纪念柱”身旁。这里是个巨型星状路口广场,
70米高、巍峨壮观的胜利纪念柱耸立在中央。柱的下面有描绘战争场面的浮雕。

   
一位身高
9米,体重37吨,脚的尺码92的维多利亚金色女神像,高高矗立在柱顶上。作者是弗里德里希.德拉克,原型模特是他的女儿玛格雷特。这座女神像和纪念柱下的大炮,是为了纪念18641871年普鲁士战争的胜利。

 
   
胜利纪念柱四周,有几座巨大的雕像,雕像外是放射状大道、森林和房屋建筑。人们纷纷购票攀登纪念柱底部的圆形平台。说是底部,我一边攀登一边数,一共是
293级台阶。尽管颇费力气,但为了登高领略周围的美景,大汗淋漓却不知气馁。

   
站在平台上极目了望,条条大道望不到尽头。朝来时的六月十七日大街方向用相机拉近镜头,壮观的勃兰登堡门、门前五一节的摊点人群,依然模糊不清。面对柏林条条壮观的街景,心中叹服不已。


                                          

旅游最没意思的是“赶路”。在返回勃兰登堡门的路上,父子俩钻进了路旁的丛林,边走边欣赏。一会儿是公园、雕像;一会儿是河流、游船。离勃兰登堡门不远,就是前苏联红军纪念园。记得上大学时,讲到纪念性园林,老师曾经用图片展示过。此时,则是亲临其境了。

    
纪念园门前,一群俄罗斯青年男女,打着前苏联镰刀斧头的旗帜,在庆祝。遥想当年红军攻克柏林和对东德工人游行的镇压,真不知道这帮俄罗斯人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穿过熙熙攘攘的节日摊点、人群,勃兰登堡门前的演出台上,没看清是演出还是在讲话,就匆匆路过,直奔火车站。火车站前的广场、附近的总理府、议会大楼和中间辽阔的绿地上,人来人往。有的脚步匆匆,有的游闲地躺在草坪上。父子俩曾经来过议会大楼,想参观,但需要预约,只好无功而返,不能不说是德国之旅的一个小小的遗憾——
1320的火车,需要重新回到汉堡。从汉堡,就要飞往瑞士的巴塞尔了,那里是儿子的家。                       
2012
531日于巴塞尔。

     

2015-05-06 17:52:03

原始网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e4f8e0102vmu8.html

Report abuse

评论

您的评论
Question   Razz  Sad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Surprised  Eek   Confused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 Green

今日头条
最新故事

Register

Newsletter

Email this story
Share This Story:
Print this story
Email this story
Digg
Reddit
StumbleUpon
Share on Tumblr
GET ALERTS:

If you really want to ban this commenter, 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

If you really want to disable all recommended stories, click on OK button. After that, you will be redirect to your option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