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日本天天“蒋”【7月23日(星期四)篇】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大的精神祭坛。这里供奉着上千名二战战犯,存放着超过250万名战死者的亡魂。靖国神社,不仅被日本政客视作“政治秀场”,也是日本右翼势力的大舞台。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收藏着从中国掠夺而来的各种所谓“战利品”。
不过,从靖国神社里成千上万的掠夺文物中,找到与“中国”的关联,已经变成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笔者用很长时间在日本各大网络引擎上搜索,并翻遍了十几本介绍靖国神社设施的日本书籍,最后惊讶地发现:不知何时,靖国神社藏品与掠夺中国的关联,在日本竟然已经被无声无息悄悄抹去,成为了日本人默守的秘密!
说起来让人搓火。靖国神社中的“靖国”两字,出自中国古典《左传》的“吾以靖国也”,“靖”意为安定,“靖国”意为使国家安定。到日本这里,“靖国”演变成“效忠天皇、镇护国家”之意,完全被赋予了强烈的国家职能和政治意图。它的附属设施叫“游就馆”,而这“游就”两个字也来自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中的《荀子》。这里可以说是“日本唯一公开的综合性国立军事博物馆。
以前,“游就馆”除了陈列古代及幕末、明治期间的文物以外,主要陈列日本从各国掠夺来的战利品,炫耀“皇军”的“赫赫战功”。如今,这些“战利品”已经不知所踪,展出的多为日本战死者的遗物,如火炮、军服、遗书等。
最让中国人伤心的地方,应该是“游就馆”第六展室——“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展室。一进门,就能看到一架油亮的大炮,漆黑的炮口正对着大门。下方的说明牌上赫然写着“战利品,清国要塞炮”。这座大炮可能因为个头太大,实在藏不住,就索性被摆在了展室里。现在的“游就馆”中,公然表明掠夺自中国的展品已经极为罕见。
我发现,日本参观者往往会好奇地四处抚摸这门大炮,甚至往炮管里看。中国人观看时,往往是表情凝重地立在那里,看着这门大炮,不会有任何举动。因为,这门大炮让任何一个进入展室的中国人都感觉到了揪心的痛。
大炮下方的说明牌上描述:“该大炮由德国克虏伯公司于1885年制造,由清国安放在旅顺港港口要塞,用来防御旅顺。日清战争后,该炮保存在大坂堺市辎重兵第四连队的军营之中,后于昭和39年6月捐献给靖国神社。大炮的尾部刻有克虏伯公司三轮交叠的标志以及制造的编号。”
我走到大炮背后,克虏伯公司标志、生产编号及年份果然清晰可见。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耗时16年、花费巨资建成了北洋水师重镇——旅顺。该要塞的船坞、炮台、军力储备等各方面实力为北洋水师之首,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
当年,旅顺要塞背靠群山,主要山峰上都设有炮台。除了原有的守卫之外,旅顺攻防战前,李鸿章还增派多支部队前往增援。开战前,清军总兵力达到1.4万人,各军统领达到8位。但是清军兵力虽多,各处统领却互不隶属,很少联络,而且战斗意志薄弱。
1894年11月21日,日本陆军第二军向旅顺发起总攻,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就攻破了旅顺外围炮台群,战略重镇落入敌手,大炮也被缴获后运回日本。
大炮后面的背景图,是一幅与该炮来历相互对应的“旅顺陷落之日”的日军老照片。照片中,几名日军正透过望远镜观看不远处日军进攻清军的情况。照片上配有“11月21日,日本第一师团山炮中队视察进攻旅顺情况”的说明。
大炮旁边的说明牌图文并茂,展示了旅顺炮台当年的样子和旅顺港口的示意图。“口径12厘米,炮身长3.2米,炮重1967千克,最大射程5680米。”这个见证了当年清军溃败的大炮,就这样身不由己地躺在异国他乡的侵略者展馆里,不知它有没有默默流泪,想念中国呢。
由于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再加上中日没有相关协议,中国想要追回战争期间流失至日本的文物,哪怕是其中一小部分,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尽管如此,中国各界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
目前,中国向靖国神社这样的日本右翼机构追讨文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他们的刻意隐瞒下,中国无法完全掌握被掠文物的信息。比如中国方面的大量证据显示,靖国神社掠藏着一块由晚清重臣李鸿章为北洋海军所书的“海军公所”横匾。虽然1906年6月1日,在日本学习军事的向岩,向国内的“父亲大人”讲述了在靖国神社亲眼目睹“海军公所”匾额的经过,但是这块横匾如今在靖国神社已经看不到了。而且,即使询问靖国神社相关人员,他们也只用一句“对不起,我不知道”来回答。
从最近在日本艰难查询相关线索的情况来看,尽快全面掌握靖国神社内被掠中国文物的信息,已经刻不容缓!■
2015-07-25 09: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