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有地头的人:有中华民族的牛品】
“头拱地”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口头禅,指在田间地头牛拉着犁头拱地往前走的牛劲和牛品,也指嫩芽拱开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劲道。推展开来,是指在公司现场或地头发力、解决问题创造绝活的地头力。答案永远在现场,问题一冒头就把它解决掉,千万不能让问题成为信息。
唐代韩滉的《五牛图》,深入刻画了牛劲和牛品,有地头的人,还真得有点牛品:
一、勤劳精神:老牛终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暮耘,汗洒田间。
二、奉献精神:奉献不惜力,活时献奶汁,死时献骨肉,但不求索取,又有何物能比。
三、低调精神:牛儿以自己辛勤汗水,赢得了世人的恭慕,然而,牛儿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斗胜争强,一生默默无闻。
四、忠诚精神:牛儿是农民的忠诚朋友,对主人俯首帖耳,忠诚老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五、淳朴精神:老牛貌不惊人,淳朴无华,脚踏实地,默默奋蹄,憨厚善良。
六、开拓精神:牛儿不畏荒山野岭,荆棘乱石,总是奋蹄前行,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一片片新的天地。
七、专注精神:聚精会神头拱地,两耳不闻耳边风。大山大海横不吝,走出一片大丰收。
——王育琨记
唐代·韩滉《五牛图》
【作品名称】五牛图
【作 者】韩滉
【作品类别】绘画
【创作年代】唐
【作品材质】纸本 设色
【作品尺寸】20.8cm*139.8cm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牛在农耕时代是非常宝贵的社会财富。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古人以牛为榜样,学习牛的精神,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牛文化及勤劳、踏实、沉稳的民族个性。
韩滉画牛的传世作品有《五牛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的五头牛,动作神态各异,造型准确,极为生动。韩滉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对牛十分熟悉,他把牛画出了人格化的魅力。画面中的牛憨厚、驯良、朴实,它们的眼神和神态,有的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爱玩、有的庄重,画得活灵活现。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
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韩滉 唐·韩滉《五牛图》 (723-787)〔唐〕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
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这位当朝宰相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上个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今天我们终于有幸看到这幅《五牛图》,其用笔之细,描写之传神,牛态之可掬,几可呼之欲出。它的珍贵还在于,中国古代留存今世的多为花鸟人物,以牛入画,且如此生动者,《五牛图》堪称孤品。
从牛身上转化来的人文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倡导和追求的美德。
一、勤劳精神:老牛终生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暮耘,汗洒田间。
二、奉献精神:牛儿尽管用自己的辛劳赢得人间的丰收,并活时献奶汁,死时献骨肉,但不求索取,又有何物能比。
三、低调精神:牛儿以自己辛勤汗水,赢得了世人的恭慕,历代文人和书画家无不大加颂扬。然而,牛儿从不居功自傲,从不斗胜争强,一生默默无闻。
四、忠诚精神:牛儿是农民的忠诚朋友,对主人俯首帖耳,忠诚老实。鲁迅先生有诗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已经成为忠诚于人民的代名词。
五、淳朴精神:老牛貌不惊人,淳朴无华,脚踏实地,默默奋蹄,憨厚善良。
六、开拓精神:牛儿不畏荒山野岭,荆棘乱石,总是奋蹄前行,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一片片新的天地。
唐 韩滉 五牛图卷(全图)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赏析:
《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五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众,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犹豫着,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缨络,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作品典故:
据民间传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道:“近 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在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里,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心旷神怡。看到几头耕牛在低头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野里,有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食草;一头牛翘首向前奔驰,仿佛是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幅旁若无人的样子;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离去的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跂行,似乎走向田头,又仿佛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取名为《五牛图》。
作品传奇:
《五牛图》卷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
按明朝人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南渡的身世。
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巨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
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清代乾隆皇帝广诏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
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这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文物安全。文化部接到指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名画虽然回归祖国,但经历了颠沛流离,画面上蒙满了尘垢,伤痕累累,更有大小洞蚀数百处。
1977年1月28日,《五牛图》卷被送到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厂,由裱画专家孙承枝先生主持修复。经过淋洗脏污,画心洗、揭、刮、补、做局条、裁方、托心等步骤,接着补全了画心破洞处的颜色,再经镶接、覆褙、砑光等,以宣和式撞边装裱成卷。八个月后,验收的专家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图卷在补配处全色及接笔不露丝毫痕迹,与原画保持了统一,裱工精良,裱件平整、美观,达到了较高的装裱修复水平。装裱修复完成的《五牛图》卷旧貌换新颜,名画重又焕发生机。
——来自网络——
2015-08-03 16: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