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四十三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两年前,我经历了留学生活的第三次搬家。这次是直接跨市。所入住的小镇属于大巴黎范围,也就是位于巴黎的远郊,但行政划分上已是另一座城市,所以每天起早贪黑赶进出城的直达火车。不管是上学还是打工,往返路程总要3小时以上的。然而这里的房价相比巴黎市内要便宜许多——22平的小套一,倘若住巴黎,每月租金至少贵3倍。这是我最要好的天津朋友帮忙找到的房源。还好,这次房东首开先例,没有问我要担保人或担保公司的证明,而是以一大笔押金作为直接入住的条件。
没过几个月,我便遇到在法国住房最常遇到的难题:邻居半夜吵闹。在法国,邻居吵这点往往无法避免。一方面老房子隔音效果很差,相互间很容易听得到。其次是生活习惯差异所造成:法国人没有那么多娱乐项目,更多的是在家里举办聚会派对,一直吵到下半夜这种事时有发生。在我所住的这栋楼里,租客混杂,什么人都有:非洲黑人、阿拉伯人、法国白人,中国人。而吵闹又以黑人为主。虽然半夜吵闹直踩我的“雷区”,然而很不走运的,我住过的所有地方永远少不了制造噪音的邻居,无论什么肤色种族。
我在经历打电话报警解决所住街道经常半夜醉酒闹事的大学生事件以后,又多次找房东最终赶走了楼上吵闹蛮横的黑人男子。结果,楼上楼下新入住的依旧是吵闹的黑人,问题依旧老套路:凌晨一点起播放低音炮般说唱音乐,外加撕心裂肺的嬉闹声,直至天亮。于是,新一轮的“战役”再次打响。我不得不撑着布满血丝的惺忪睡眼,怒气冲冲地找上门去。然而,得到的回应总是冷淡的、戏谑不当回事的。有时,楼下租客甚至为我的愤怒态度产生逆反心理,吵得更凶。
朋友们都劝我,要么报警,要么搬家。但我总想着找到一个突破口,能心平气和把事情解决。“出了问题,有话好好说,有事说事,倘若对方不讲理、没得商量,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何必生气?你回想一下留学的这几年,经历了多少问题与麻烦,生气有用吗?”帮我找这处房源的天津朋友如此说道。几个月前联络上十几年未谋面的小学同位,他如今在德国留学。他的一番话同样让我陷入沉思:“你有没有发现,出国这几年被逼无奈养成了一个习惯——都不会生气了!因为这里不是我们的母国,很多时候要看老外眼色行事,得罪不起,发不得脾气……”我眼睛一亮,觉得这个点讲得很妙,遂补充:“也可以说,生气根本没用,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激发邻居的逆反心理,致使自己处于更不利的位置。”我俩观点不谋而合,恨不得隔空握手点赞。
以此为启示,我更换了策略,在楼下租客再次嘶吼谩骂以“报复”之际,再次登门,以异常温柔客气且彬彬有礼的言行以对,末了还不忘45°鞠躬拜托之。谈到最后,那黑人男子都不好意思继续蛮横无礼下去,而是露出友好的笑容。打那以后,每次偶遇,我都会第一时间礼貌微笑问好,于是每晚一过十点半,楼下便一点动静都不再有了。
紧接着楼上租客与女友半夜撕心裂肺般大笑的问题再次上演,在使用同样方法却行之无效后,我对谈话技巧稍作修改。既然礼貌客气无关痛痒,引不起重视,那便戳“生活隐私”这个点好了。在第二次半夜找门子时,我表现出了疲惫与失去耐心。对方很惊讶:“又是您?!”“对,您又吵到我无法休息,可不又是我嘛。先生,请听我说,我们住在一栋老单元房里,相互之间听得很清楚。您刚才打电话了吧?”“打电话您都听得见?!”“对,您应该不希望私生活被听到吧?那么就请小声。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感到疲惫。拜托您注意,非常感谢。”“OK,不客气。”虽然那句感谢是我出于礼貌硬吐出的话,虽然对他的大言不惭而感到无语,不过从那以后,楼上再也没制造噪音麻烦。
一个人需要有多方面的经历与才华是必要的。我渐渐明白为何大家都在如此呼吁重视这点了。因为只有当你坐过各种位置之后,你才会了解对方忌讳、厌恶的点在哪里。就像开车的人特别讨厌副驾驶座的人指指点点、埋怨啰嗦。住房亦是如此。所以经验的积累才会赋予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智慧。█
2015-08-05 2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