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网络上很多博客文章,议论艺人李冰冰在澳大利亚发烧,当地医生不给抗生素,护士静脉扎针不准,导致出血。但是这么一个个案,如何和外国的月亮是不是比中国的月亮圆扯倒一块儿了呢?很多人擅长把一个个案上升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这正是民族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作为一个名人或高干,在国内看病会受什么待遇?去和睦家医院一趟,你恐怕会以为中国医疗与国际接轨了。作为一个名人或首长驾到,恐怕院长都要来亲自接待,至少也是主任医师,那前呼后拥可以想见。
一个个案不能说明澳大利亚整个国家医疗水平就比中国差。毋庸置疑的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会前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修深造,但是欧美、日本的医生决不会来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深造——除非有外国人对中医感兴趣的会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留学,但是他们学成之后再回到发达国家依然被边缘化。
网络上曾有人将欧美看病预约制度妖魔化,称如果得了急病,就要等死,这绝对是错误的。以加拿大来说,一般情况下预约家庭医生要提前数周,病人多的医生甚至要提前一个月,但是如果有急病,最快可以当日见到医生,如果你的家庭医生实在接待不了,他可以转给另外的医生。此外你还可以去无须预约的“walk in”诊所。如果是更紧急的情况,绝对可以直接到大医院急诊部。笔者一个朋友有急病,直接前往温哥华圣保罗医院急诊部,结果半个小时之内就排上了手术,术后非常成功。这些笔者都经历过,根本不是有的人谣传的那样,有了急病就要等死。需要知道的是,哪里医疗资源都短缺,所以医生会衡量每个病人的紧急程度来决定优先顺序,这方面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
笔者最欣赏西方医疗制度的一个方面就是,无论名人还是乞丐,去看病不需要找熟人,待遇一视同仁——龙应台一次演讲说得好:“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但是在中国,办什么事第一就要先打听有没有熟人,尤其是看病!此外,西方社会看病不需要红包,甚至不需要交钱。2010年笔者在温哥华圣约瑟夫医院做一个小小扁桃体手术,一群人伺候笔者一人,无微不至,享受了高干待遇,实在感激涕零,临走时不需要交一分钱。最后要说,哪里都有庸医,碰到了只能算自己倒霉,但是,做一个庸医在制度和法律严谨的西方其代价远远高于在中国。试想,花了如此多学生贷款,学了十几年的医学院和做住院医,最后上岗,因懈怠而误诊或出医疗事故,被终身吊销执照,这个代价得多大呀!
还有,好医生是不分种族的。像美国、加拿大,医生的种族尤其多元化,你经常会看到东欧的姓氏、华人的姓氏、日韩姓氏、印度或伊朗的姓氏。遇到一个好医生还是差医生,那就是遇到了一个个人而已,而不代表一个种族或一个国家。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只有它的制度、体系和理念。国内很多人对于西方医疗并没有深度体验,倘若他们来加拿大感受一下这里的临终关怀医院,恐怕顿时就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于西方的偏见了!
总之,李冰冰在澳大利亚的经历,并不能推论出中国的月亮就比澳大利亚圆,这个推断是很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