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了时下过人的新民俗,不过继承的还是祖先过年看大戏的传统,当年鲁迅写过《社戏》,大概就有点这个意思,一群中国人,因为时令节气聚合在一起,搭台唱戏,演的演,看的看,置换成城镇化时代的当下,就是春节档的电影。
春节本来就是源自农耕文化的时令节日,虽然有了电影这种新兴的电子媒介作为传播手段,但春节的农业文明气息,穿越千年而不散。春运的繁忙,正是为了一家老小能准时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年饭(英文将之译为reunion dinner )——这种安土重迁的民族性格,也正是悠远的农耕文化所孕育的必然结果,所谓春节,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被理解为一场家族聚合的中国仪式。
所以,《年兽大作战》所提出的核心命题:“为什么要过春节”,就变得饶有趣味了。农耕文化时代,春节就是宗族的大聚会,以及忙活一年后农闲时的大消遣,但随着工业乃至互联网+的出现,原有的建诸在农业基础上的家庭结构和人际交往方式被颠覆,人口流动性空前增强——工业、互联网文明相较于农业文明的“升级”使得人口开始远离固定居住地,成为后现代的“后大都市游荡者”(借用本雅明的术语),反映在《年兽大作战》中,便是小女孩沙果的父亲常年离家,沙果一年也难得见他一回。
但是,沙果的父亲过年一定回来,这就是最重要的意义。“年兽”乃是过年春节的具体表征,过年就是要过这个“年兽”,并用燃放鞭炮来驱逐“年(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后,年兽心生倦意,意图终结春节,不料失手下凡,这才跟沙果有了忘年之谊。
过年的“年(兽)”和除夕的“夕(兽)”都有传闻说是上古凶兽,不过在古籍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年兽和夕兽的记载,这很可能是近人脑补出来的,与“传统文化”干系不大。一般认为,过年除夕的风俗源自先秦的傩祭,尤其是最后一次的“大傩”,到晋代时逐渐与春节相融合,逐渐演变出挂春联、贴门神、放爆竹等一系列民俗——傩祭就是带有某种巫术性质的原始仪式,一般会有人们戴上狰狞的面具来跳舞,同时辅以其它祭祀内容,总的来说,这些仪式都与驱逐瘟神相关,核心目的是为了保佑身体健康。
《年兽大作战》的年兽就算是脑补出来的,这也无妨,圣诞老人也是脑补出来的,还有西洋情人节(圣瓦伦丁),节令意义的转变总是与时俱进。年兽在2016年下凡,不再是为了散播瘟疫,也无关农闲丰收庆典,却带有家族重聚的浓厚因子。2016年的中国人过春节,重要甚至唯一的一点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于是,年兽变成了一个阻碍家族聚合的怪兽,照此逻辑,人们放炮仗驱逐“年兽”,就是为了驱逐阻隔家人重逢的障碍。沙果必须过春节,只有过春节,沙果的爸爸才会回来。不过,电影中的年兽是什么,还是大家自己去电影中找寻的。
这才是现时春节的意义,也是《年兽大作战》所着力阐述的。
《年兽大作战》,一部适合带着孩子去看的春节电影。
【微信公号:moviedianying】
2016-02-10 09: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