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世界卫生组织的《维多利亚宣言》告诉人们健康的十六字真言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少酒、心理平衡”。其中心理平衡主要是指人的情绪要平衡,多些喜,少些怒、忧、悲、惊等,这样才会使身体更加健康、生活更加幸福。人之六欲,其中有健康的欲望,也有不健康的欲望,应当想办法增强健康的欲望,克制那些不健康的欲望,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更愉快,生活更幸福。
中医所说的“七情六欲”指什么?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佛学大词典》中,七情是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七情六欲与五脏的关系?
1、怒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2、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从而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的喜伤心病例。
3、思伤脾。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4、忧伤肺。忧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极度忧伤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咯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红楼梦》中多愁善感、忧郁伤身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5、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甚至可致人于死地。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贯穿在生活之中。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自寻苦恼。
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
七 情
“情”有不同的内涵,一般意义上讲“情”是指感情,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而人的七情则不是谈情感,而是谈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情绪,因为任何动物都是有情绪的,人作为高级动物更有其丰富的情绪。人的情绪外延是指人所共知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1)喜。这是人人都喜欢的情绪。平时,每每见到那些笑容满面的老熟人,经常会开玩笑地说:“哟,老张有什么喜事啊?笑得这么灿烂。”可见,喜即是心情愉快的代名词。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每天都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那是十分重要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很容易做到,如果能做到人遇不顺想的开,能让心情总是愉快的,那就很难了。
(2)怒。这是人生气时的情绪。怒是每个人都会发生的生理反应,当遇到不介理的事情,或因某事未能随心愿,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俗话说:“气大伤身”,“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些话都是很有道理的。遇事不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应当不难。我的观点是要感谢那些惹自己生气的人,是他们让自己学会了坚强和快乐。
(3)忧。这是人发愁时的情绪。现在许多年轻人经常把“郁闷”一词挂在嘴上,动不动就说:“真郁闷”,每次听到这一新名词,都觉得很不解,一天到晚有那么多值得郁闷的事情吗?实际上,现代人将郁闷一词的含义扩大化了,指一切不顺心的事。古人所讲的郁闷,实际上是忧的意思,是忧愁而沉郁。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俗话说:“十事九不周”。要想发愁,每天都有一万个理由可以让自己发愁的,当然那是不可以的。因为发愁不解决任何问题,什么事也不可能通过发愁就有好结果的。我不发愁的根据是“想到最坏处,做到最好处”,无论做的结果怎样都一定比我事先想到的最坏处要好上千百倍,这样我没有任何愁事。
(4)思。这是人想念他人或思考事情时的情绪。思,即是指思考,集中注意力想问题的意思。我们平时常说的“若有所思”,其中的思就是这个意思。孔子曰:“三思而后行”。多动脑、多思考是应当提倡的,但是单相思或想入非非等,则是不取去的。
(5)悲。这是人遇到悲伤事情时的痛苦情绪。悲是由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如雨下,悲痛欲绝。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当亲人故去时,心情一定是悲哀的,但是要想到人总有一死,如果活着受罪真的不如早点离去。因此有人说,死是死人的幸福,是活着的人的痛苦。
(6)恐。这是人遇到恐惧事情时的情绪。恐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害怕的意思,常指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表现为面露害怕神情,做事畏首畏尾。俗话说:“树叶掉下来怕砸了脑袋”,那样的恐惧是不该有的,但是坚持“安全第一”就是时刻谨慎小心,惟恐各类事故的发生,这样的恐惧情绪是应当室时有的。在出门时对交通事故要恐惧;在交友时对出轨事故要恐惧;在交往时对贪污受贿要恐惧,等等,还是多些恐惧的心理好。
(7)惊。这是人害怕时的情绪。所谓的惊,常指因某些突发事件而导致的精神上的突然紧张,例如,突然遇险恶,骤然而临危险,目击异物,听到巨响等。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大丈夫应当做到遇事不乱、遇事不惊。
六 欲
六欲则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概括来说有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和意欲六种。在大多数人看来情与欲似乎是无法分清界限的,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所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虽然七情六欲不分家又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调味剂。但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就拿见欲来说吧,也可以理解为求知欲,有的人求知欲极为强烈,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的知识全部装进大脑,只要有时间,就投入到书的海洋里;而有的人,就算逼着他去学习新知识,都懒得翻动书本,甚至看到字就头疼,这就是对求知欲(见欲)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生活欲望,这是人之常情。那么人都有哪些欲望,大家会各持己见。我归纳一下,人之六欲是:食欲、色欲、求知欲、活动欲、领袖欲、占有欲。
(1)食欲,也叫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在地震和矿难中被困在地下的人,他们最渴望的是活下去,他们最需要就是饮食,因此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吃的卫生、吃的可口,而人们最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都是针对食品的价格上涨而言。满足人们的饮食需要直接关系到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和社会稳定等。
(2)色欲,也叫情欲。孔子曰:“食、色人之性也”,就是告诉人们食欲和色欲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欲望。佛教所说的六欲说的正是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等。
(3)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猎奇心理。人对外部世界都有想了解、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欲望。因此勤奋学习应当是人本身的欲望所致,家长应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而不该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学习压力,那样做是一定没有好结果的。
(4)活动欲,是说人的表达欲。活动主要是指言谈、劳动和运动等,人从一生下来就有活动的欲望,最开始的哭声就是告诉世人,我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了。人都有把自己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都有四肢活动并进行各种劳动的欲望,都有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就是不爱劳动、不许运动的人恐怕也爱打麻将,总之活动欲是人人都有的。
(5)领袖欲,也叫表现欲,即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这是可以理解的。
(6)占有欲,是众所周知的。谁都想得到更多的钱财,这样才可以买到高级别墅、高档轿车、高贵服饰等,使自己的生活更舒适,这也正是贪污受贿的原始动力。人的职位越高、权力缺大,占有欲就越强烈。如何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就应当从减少领导干部的占有欲上下工夫,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定期通过纪委、银行等相关部门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收入及家产公布于众,形成“伸手必被捉”的局面,否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