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笔者和泰国返加的北京老朋友王争重逢,感叹岁月匆匆,一个50后,昔日还雄心勃勃,为事业奔波辛劳,如今开始盘算晚年甚至后事了。而他身边一些50后、60后的朋友也大多如此。由此笔者感慨,人一生过得太快,劳碌一生,最后就是为了有一个善终。
王争道,认了一些干儿子,最后也不打算指望谁守在身边。人家还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人家自己还要成家立业,何必给人家添麻烦?亲儿子都指望不上,还指望外面认的干儿子?所以最后不靠谁,就靠加拿大政府,而且他现在已经开始物色老年公寓了。他一生中从事了很多行业,几乎全部赔钱,到了现在才意识到:“有了钱别跟人做生意,赶紧买房子置地,那可是胜过银行存款。什么生意都大起大落不靠谱,唯有买房子是真正保值的,尤其从长远眼光来看。当然,你的眼光不能只放在几年里,而要看几十年。” 这种观念在华人中极为普遍,现在不是养儿防老,而是养房防老了!
王争的老外朋友琳达女士(化名)对于自己的养老送终更为通脱达观。她离婚多年,女儿残疾。外国人一般不指望养儿防老,况且女儿有残疾,恐怕会走在她前头。所以这个大姐早早就安排妥当了。几年前,人到60的她卖掉了自己的独立屋,搬到了列治文的公寓里。如今又将公寓反贷款,每个月除了养老金、退休金,额外又从银行拿一笔,可以供她环球旅游。这样,她一去世,银行拍卖她的公寓,剩下的钱可以给她女儿。如果她女儿走在她前头,她还会从她富有的前夫那里得到一些经济补偿。
王争另一个上海朋友石女士也是50后,离婚数次,越独身越不愿意有婚姻。前两年她卖掉先前的大公寓,在温哥华耶鲁镇买了一进门就上床的那种小公寓,俗称“studio”。因为住在闹市区,干什么都几步路,索性汽车也卖掉了。家里楼下就是经常放映世界各国文艺片的电影院,附近还有剧院、音乐厅、艺术沙龙,满足了她的文艺爱好。她认为,养老就要做好一切准备:住独立屋甚至大公寓都没必要,太累心;一间小公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睡觉、洗澡、做饭、看书就足矣。而且,守着闹市区生活方便,能步行买菜就没必要开车买菜。所以她现在很滋润,把自己的晚年盘算得很周全。
王争老师另一闺蜜罗女士是60后,住在西温,也早早开始为养老送终计划了。她也离婚两次,现在一个人,也不想找了。她说:“人岁数越大越不好找,因为都太现实。而且人岁数越大越习惯独处,家里多一个人都嫌烦。我现在要是找,多半是个老头,我还得给他养老送终,何必呢?我刚把我爸妈送走,再来一个老人,我受得了吗?” 罗女士还没有退休,所以目前还住在公司附近。她打算一退休也搬到市区,最好是城铁站附近。
还有几个50后、60后也谈起他们的养老送终计划。一个1964年生的,还不算老,居然跟我说,以后打算在我家附近买个公寓,住得离我近一些,这样我们好互相串门照顾。
这几个朋友都把周游世界安排为晚年的重点项目。王争计划去埃及、土耳其、以色列,要体验热情奔放的中东民族。琳达酷爱豪华邮轮,正在计划70岁前要去加勒比海、地中海、安达曼海甚至南极等地,她甚至还出资请王争陪她一起乘邮轮旅行。石女士则每年都要去伦敦、巴黎、纽约等地的时尚街区。罗女士至今仅仅去过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对于旅游还是一个门外汉。
有意思的是,好几个50后、60后都表示以后要搬到我家里跟我住,让我给他们养老,这也算是对我的信任吧!很多人对我说:“我们旅游就愿意跟你去。旅游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跟你旅游你对我们照顾得很好,事无巨细,没有你想不到的,所以对你依赖很大,也愿意以后跟你过。” 不知他们是开玩笑还是真格的,听了又觉得温暖又觉得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