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巴黎观察记之廿八
★ 王文菁 ( 巴黎,«日本新华侨报» 专栏作者 )
2015年开篇的1月7日,被许多法国人称为“载入史册的一天”。在这天上午11:30左右,两名持枪歹徒冲进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总部射杀,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伤。此后,又接二连三又发生了两起枪杀事件。此一系列事件在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引发轰动与空前反响。法国的华侨华人族群与社区同样反响强烈,欧洲他国的华侨华人族群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他们通过网络、微信等方式积极发表看法与观点。
案件发生当天消息便爆炸式传播开来,起初相当一部分华侨华人在事发时感到畏惧与担忧,不希望此事影响正常生活,许多人选择待在家“避难”观望事态发展,期望警方早日将罪犯绳之于法。在巴黎华人妈妈圈有一定知名度的华人蛋糕师安娜在第一时间联系丈夫并打电话到学校询问老师孩子安全情况,商议是否提前接孩子回家。当天晚上,她在微信朋友圈发状态道:“呼,安全到家,据说歹徒目前在市中心,好吓人。”几乎在第一时间,许多巴黎华侨华人都收到来自国内、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的信息询问其是否平安无事。然而随着另外两起巴黎市内枪杀案的发生,华侨华人族群的担忧与恐惧不断增加,大家纷纷相互打电话、发信息提醒彼此尽量少出门走动以避免危险殃及自身。案件发生的时间,恰逢打折季第一天,不少华侨华人晒出照片或以文字方式描述巴黎大街、商场、公共交通工具中出行人数剧减的消息,感叹这起事件确实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13区华人餐馆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张家俊说:“明显感觉到餐馆这两天生意冷清,希望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直至案件告破前,不少巴黎华侨华人一直紧盯电脑、电视、手机以跟随最新进展。在巴黎第七大学读电脑信息编程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蔡玲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发布歹徒已被击毙的消息,一整天守在电脑前坐等法媒官网更新所得结果。
此外,虽然歹徒最终被警方击毙,但此案件多多少少在当地华侨华人心中留下阴影。在18区某烟酒店打工的中国留学生陈星说:“就在此事刚结束不久,我所工作的地方就有几名无业游民样子的顾客上演了一场斗殴,满地是血,当时我害怕极了,不停地默念祈祷别又是一起袭击事件!”
另一方面,随着«查理周刊»遇袭事件在西方乃至全球不断被播报,求欧洲其他国家华侨华人也不同程度发表了观点,更多是疑问。比如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吕艳青拍到一组德国民众在街头发起的小型示威游行照片,标语写着“我是查理”以示捍卫言论自由。她本人表示不解:为什么总是把宗教扯进来?按理说欧洲是言论自由的地方,讽刺性漫画应该造成不了如此大的风波,既是言论自由之处,为何接二连三发生这种悲剧?其实这些疑问,即便是在法国生活多年的华侨华人也未必回答得上来。华裔学生陈炯在交流中表示:因为法国司法对暴力事件的监管力度不够,纵容了相当一部分人低估了犯罪的风险性,比如在巴黎,尤其旅游区,偷盗抢劫事件屡见不鲜。再就是“查理周刊”的言辞确实相当犀利,容易得罪人。人们还可以发现,华侨华人论坛一时间充斥各种观点看法,其中不乏激烈争论者。关于上述疑问,我们或许能够从一位在法国专修历史文学的华人网友的回答中找到一定的答案:没有在法国出生成长的经历,自然不了解遇难的四位漫画家在本国的地位与影响力。可以说从60后开始,多少法国人是看着他们的漫画长大的。不光是《查理周刊》,各大报纸插画册中都能看到他们的作品。几位打你儿时便敬重的人物突然出事惨死,这种悲愤的心情不是我们能够真正体会的。而且,旧时的《查理周刊》是法国“68学运精神”的代表刊物之一,代表了那代人的叛逆、敢于挑战权威,可以算做一个新时代的起点,所以此次袭击事件自然会触到法国人的神经。█
2015-01-12 16: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