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哪次会议拯救了陷入绝境的红军?
国人从教课书上获得的有限历史知识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军事领导地位,从此红军才从失败的境地中转危为安。
不错,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但在确立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之前,其实还有一次会议才是真的事关红军生存死亡,没有毛泽东,历史可能被重新书写了。这次会议就是“通道会议”。
1933年5月,蒋介石纠集50万兵力向红军中央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不得不从江西瑞金、于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突围长征,我们从歌曲《十送红军》和一些影视剧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氛围是凄风苦雨,红军前景堪忧。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嘉禾临武一线。蒋介石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于1934年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他任命湘军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欲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布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这是一道真正的死亡线,红军虽然最终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
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蒋介石布置的口袋又张开了大嘴,他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湖南通道以北的城步、绥宁、芷江、会同、靖州一带,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一举全歼中央红军。
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已感知死亡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了,各纵队指挥员也对军委领导充满了抱怨情绪。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日,面对险恶的形势,急需稳定军心,及时做出决择,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中央红军究竟向何处去。开会的地点在恭城书院,这座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坐东朝西,由门楼、两栋斋舍、讲堂四部分构成,建筑物沿纵轴方向依次排列在一条轴线上,由正中一条通廊串联成一个整体,四周砌青砖作护墙,中革军委的临时会议室就在讲堂里。参加临时会议的中革委领导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王稼祥和李德,毛泽东本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但他一再要求参加,被特许列席会议。
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李德、博古认为“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肖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
毛泽东这个湖南人表现了极强的湖南“骡子”性格,他大发脾气,与中革委的主要领导们发生了激烈争吵,他坚持说:“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会师。”会议气氛十分紧张,现在回首这次会议,假如毛泽东不主动要求参加会议,假如毛泽东顾虑自己身份明哲保身,那么这次会议的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最后,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争吵了一下午的会议结束后,中革军委于当日19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第二天,中央红军从通道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由当时通道县城的县溪进入靖州县的新厂、平茶,然后由新厂、平茶分两路进入贵州。一路由通道的播阳进入贵州的洪州向黎平进军,史称“通道转兵”,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战略方针问题,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通道会议上提出的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可以说,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还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因此,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它实际上开始了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湖南通道的老百姓至今都用朴素的话语形容:通道就是从此通畅顺达之道,通道转兵就是红军转运。
2015-01-12 16: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