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豆腐皮,是人们喜食的一种豆制品,可以单独下着吃,可以作为三鲜的配料煮着吃,更可以作为其它馅子的包皮做成点心蒸着或煎着吃。在皖西的农村,每到年关,家家磨豆腐,挑豆皮。用糯米、肉丁、大枣、红豆等做馅,用豆腐皮做表皮包面鱼,那可是家家必备的年货之一。
皖西大地位于江淮分水岭,地处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地带,这里盛产水稻、大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这里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每到年关,宰猪、杀羊、捕鱼准备年货过年,那只能是比较富裕人家年味。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奢望。不过,打豆腐过年,这几乎是家家都能准备的,就连嗜赌成性家里过的很穷的“王小六”,也能到“三叔公”家借一点黄豆与老婆快快乐乐地打起豆腐准备过年。因此,将豆腐变成花样,瓢豆腐、煎豆腐,用豆腐皮包面鱼,就成了一般农家过年的主菜。早些时候,皖西大地没有现在这么多水库,鲢鱼、草鱼等水产品紧缺。崇尚“年年有余”年俗文化的皖西人,就发明了用豆腐皮做表皮来包“面鱼”,权当“年年也有鱼”。其实用糯米、肉丁、大枣、红豆、粉丝、葱花等做馅包的面鱼,用温火煎,两面黄,口感“又脆又甜”,味道“又香又美”,老少皆宜。一直是人们过年最喜爱的年味之一。
现在的“面鱼”不只是年关的一种年味,一年四季、大街小巷早点铺卖的都有。人们仍然喜欢吃它,不只是因为它“又脆又甜”“又香又美”;中老年人选择这种早点,更主要的是对儿时“年味”的一种回味,对传统年俗文化的一种纪念。 (马载勤叶茂盛)
2015-06-20 08: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