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道理干到底,一啬到底,先把自己饱满起来。饱满起来的人生才可以寻求改变”。
“生命太有限了,我不能去做荒年头的事。我愿意造些种子,种些树,让他们一颗一颗长。我做半天没人看见,没关系;影响几百年,这是我想做的。我的生命意义是活在当下,在路上的人,为天地道义。而我这一生都在追寻,在路上走”。
——台湾半亩塘创始人建筑师:江文渊
王育琨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在这个民族的古老传说里。一种精神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在无名之朴朗朗上口的故事里。
庄子在《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根性基因。可惜,这样的精神远去了。现在,让我们来重温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悬挂钟鼓架子的两侧柱子,上面雕饰着猛兽。他做成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鬼斧神工。鲁侯召见梓庆,想知道他有些什么法术。
梓庆对鲁侯说:哪里哪里,我个小木匠,哪里会什么法术!不过,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有些跟常人不一样的地方。
接到活以后,我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丰厚奖赏了。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巧拙之名”了。大家说好也罢,说不好也罢,我都已经忘记名声了。到第七天的时候,达到忘我之境,我可以忘记是在为朝廷做事了。
大家知道,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杂念就做不好了。这时,我就进山了。静下心来,寻找我要找的木材,观察树木的质地,看到形态合适的,仿佛一个成型的就在眼前。我用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以天和天”吧!
梓庆斋戒七天,其实是进入了三个境界:忘记了利益,忘记了名声,忘记了自己。当人心处于这样的纯粹,就达到了“以天和天” 的状态,这时很容易把木匠的天赋本真与树木自然的天赋本真结合在一起了。
梓庆木匠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国人根性基因。可惜,这样的精神远去了。
2012年10月美国好波望远镜由太空拍摄的地球生态图,广袤的中国焦土一片。
近300年来,“人定胜天”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人类的进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后发国家,吃饭难题、巨大的政治经济困难、落后就要挨打的惨境,让我们更是义无反顾地掉进了“人定胜天” 的陷阱。以至于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们催生了发财致富的强烈欲望,结果是蓝天在减少,雾霾在胁迫,甚至于我们都没有多少放心的东西可吃了。最让我们难堪和倍感沉重的,是美国NASS拍摄的地球生态地图。我们意念中苦寒的外蒙古、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都是郁郁葱葱,而中华大地许多地方却呈现一片焦土。
一片焦土,是地下水系资源与土壤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地表烘化的结果。那实际上是欲望的烧烤,使人们心灵结成了僵硬的板结。这种僵硬的心灵板结一天不松动,生育我们的土地母亲就会在那里悲号!
没有心地纯坏的企业家,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既赚钱,又能积德。在如火如荼地做大做强的惯性力量中,你要跟别人竞争活下去,好像就不得不人云亦云,为自己的发展而伤害这片土地的生态。有些人企业财富有了规模以后,发愿捐款修复生态,但很少有人把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作为企业发展的初发心。
我曾经两次拜访了我国台湾企业半亩塘。与半亩塘的创始人江文渊深度交流后,我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在初发心上特别纯粹的企业家,江文渊是悟后起修的人。他不会为钱、为名、为自己去选择一个生命的方向;他放下名利欲望,站在300年、500年的跨度上,选择对的事;他深谙“以天和天”的法力;他选择了“天人共好”的核心价值:开发一块地,就要几倍地归还土地绿色。江文渊与半亩塘同仁,聚精会神把对的事做细做透,成就了房地产企业的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江文渊创业时发现,仅仅是作为建筑设计公司,要在建筑中注入“天人共好”的理念,与开发商讨价还价是没法做成的。而凡不合他的理念的,他就不接单。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从头到尾做房地产的一体开发。拿地、设计、建筑、销售、不动产物业管理,他不借外力全是自己来。因为在每个环节,只要不是他的团队全面控制,“天人共好”的理念就可能有名无实,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与时下浮躁的“大、快、巧”发展不一样,江文渊不求快而求慢,不求大而是求精,不求巧而是求拙。这种方式曾使他们举步维艰,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但江文渊恪守“治人事天莫若啬”的信念,一直坚持下来。台中菩萨寺、优人神鼓山、耕读村、若山公寓等几个项目下来,公司有了生机,江文渊更把经营方针定为“一啬到底”。
▲新竹的半亩塘会馆“若水”
▲顺着二十四节气每一户有一个节气小名,依这个小名各户挑选应时的树种植,每户的家树依时开花结果。各户门前的家徽灯,以四季样态,取春萌夏花、秋叶冬藏的意象一一打造。
▲家家都有种了大树的院子,还有摸到树梢的大露台。顺应气流的建筑设计带来微凉,利用雨水回收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
大平窝村是半亩塘平面式聚落的代表,而若山则是垂直式聚落的经典,也是半亩塘将自然带回都市的第一个代表作品,具有特别的意义。
▲像山一样,小树林和芳草仿佛覆盖整个大楼各个层面,在每个住户回家的路上。
▲以山居生活作为想象蓝图,以家人团聚在火炉旁的原始需求,将餐厅与厨房及阳台规划成相连的空间,一张散发着温和香气的桧木长桌,人在生活中的核心活动都在这里发生。
▲几乎是一个房间尺度大小的户外阳台,也由餐厅延伸出去,每户阳台上都能种上一棵乔木,树冠伸到上一个楼层的阳台,如此错落如山林。
▲这些让人垂直移动的路线,有时在室内,从观景窗享受光影变化,有时在户外与苓树并肩而行。在建筑与大树一进一退之间,山居与大树共舞创造出多样的立体空间层次。
▲山居的三楼,是一处可以与大树拥抱的天台。五棵苦苓树伴着屋主一家成长,当旧屋要改成新宅时,苦苓树并没有被砍掉,而是让新建筑与树共舞,继续陪伴屋主一家。
半亩塘的定位是心灵居所的建设与维护者,在僵硬的砖瓦石块背后,找到柔软入心的触锐;在充溢着物质财富光环的土地开发业,找到了把建筑与环境连接起来的灵魂。
江文渊有着生命意识的觉醒。他定位自己是在做教育,每个项目运作都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因而他坚持用自己的生命撞醒年轻人的生命。
第一,他会与同仁厘定以天和天的运作目标;
第二,他们会定义所有环节的工作标准;
第三,那些新的、难做的环节,他都要现场做出不可挑剔的样本来。
一般老板做到这个部分已是出类拔萃了,他还要坚持做第三步。正是这样义无反顾的勇猛精进,带动出一批勇猛精进的半亩塘人。
我问:在艰难时世,您到底是在修行还是做企业?
江文渊说;“我是终身想要贡献的人。很快赚很多钱,没有办法长远的。生命太有限了,我不能去做荒年头的事。我愿意造些种子,种些树,让他们一颗一颗长。我做半天没人看见,没关系;影响几百年,这是我想做的。我的生命意义是活在当下,在路上的人,为天地道义。而我这一生都在追寻,在路上走”。
我问:“你的团队中醒着的和没醒的都有,你如何带领他们走在康庄大道上”?
他说:“你先把能量饱满起来。你只要安静、收啬,就能把自己做到饱满。饱满了人就开始改变。宇宙的道理就是这样,中心点逐渐改变周边的世界,包括每个人的中心点。先让自己饱满起来,再往外发散,到团队,到客户。让他知道脉,你就很省力,你若做起来非常用力那是不啬,没有收敛,会跌到半死,后面很累。所以,我天天反省,有没有足够啬?哪里还可更啬一点?学佛没用看成佛,学道无用看行道。佛门道门就是笨,一个道理干到底,一啬到底”!
“站在300年、500年的跨度上,选择对的事”。从未来前进到当下。江文渊,是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善知识。他向我们展示了:原来做生意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有灵魂有意义!原来做生意可以改变世界!
新年序列:回到真源,拿出绝活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一:
《印度少年天才数学家梦见3900个复杂算法》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二:
《数学之美:刺破黑暗的灵感,只关照有准备的人》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三
《任正非:回到真源,拿出绝活》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四:
《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华为30年真经》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五:
《任正非念念不忘的七种品质》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六:
《张雷:向世间的苦处行,用勇气开创美好世界》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七:
《华为之熵 光明之矢》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八:
“家族传承:从俯首甘为孺子牛到俯首甘为父母牛”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九:
任正非震怒,华为“擎天柱”焚身救主!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十:
刘永行:“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十一:
“中国华信的逻辑:由力而起,由善而达”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十二:
叶简明的信仰:“人为补天地之缺而来”
“回到真源,拿出绝活”之十三:
江文渊:天人共好,不做荒年头的事!
————————
王育琨:北京地头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希贤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