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现在: | |
最近一小时: | |
最近24小时: | |
浏览总量: |
绘画的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1:
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根据魏巍的长篇小说改编、历时6年创作时间,包含926幅作品,在1993年甫一问世,就被美术理论家蔡若虹先生称为“创造了黑白画艺术的高峰,是我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这部作品除了画面表现的对于长征精神的崇敬之外,也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连环画创作者沈尧伊“用我一生画长征”艺术信念的执著追求。
六年完成八九百幅作品,并要求达到有保留价值的水平,这是非常困难的,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重负。
谈起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起始,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社长姜维朴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连环画出版社提出长征这个重大选题,当时他首先提到了1987年在《当代长篇小说》杂志上发表的魏巍的《地球上的红飘带》。这部讲述红军长征历史的47万字的长篇小说深深打动了他。而这一时期他也看到了法国出版的一套表现中国工农红军的连环画册,共240幅作品,印制精良。姜维朴说,西方的画家和出版商能如此关注中国的长征,我们也应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长征历史。虽然当时处于中国连环画逐渐式微的时期,但社里还是决定以此书为蓝本出版一套超过800幅作品的大型连环画来记录长征史实,为后代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起初,考虑到作品数量巨大,出版社想组织一个创作组,由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编辑王素担任脚本创作,另有四位画家参与到绘画的工作中,这也是几十年来连环画出版社组织大型创作活动的习惯做法。于是,出版社副主编费声福找到当时已经画出革命历史题材名作《革命理想高于天》、《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画家沈尧伊,希望他能参与创作。沈尧伊认为自己有能力单独完成任务,就要求独立完成整个连环画创作的工作。社里出于统一画面风格与节奏的考虑,也同意了他的要求。沈尧伊原计划用十年时间作画,但出版社考虑到出版周期,只同意给他三年时间,最后双方经过反复沟通商定用六年时间完成。
六年完成八九百幅作品,并要求达到有保留价值的水平,这是非常困难的。沈尧伊现在回忆当时的情况,仍然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重负”。然而,每当他想起有这样一个机会,用他自己的画笔通过几百个侧面去完整地表现长征,内心就激动不已,因为他太想画长征了。
1988年,沈尧伊和连环画出版社开始了创作的准备工作。姜维朴说,那年春天,沈尧伊、王素和他一同到魏巍家里商谈把《地球的红飘带》画成连环画的计划。要把47万字的原著移植成八九百幅画作,就需要对长征的史实进行熟悉和梳理,做到删繁就简。在商量构思的过程中,擅长编写长篇连环画脚本并对战争生活和革命部队有一定了解的王素抓住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中三个方面的斗争——与国民党及军阀的斗争、与自然灾害的斗争和与红军领导层中错误思想路线的斗争进行脚本创作。于是,沈尧伊他们商定把材料和事件统一起来,并在其中进行主要人物精神面貌的刻画。
但同时,沈尧伊也提出了此次创作要加强同现实的关系。他说:“连环画和别的画种不一样,它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这一点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必须和现实保持切近的关系。单幅画有时可以很多东西都不涉及,但连环画几乎什么都要涉及。如果没有切实的调查和研究,很多东西只能虚笔带过,是画不好的,而这也正是造成连环画作品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和长征有关的摄影图片几乎没有,这给沈尧伊的创作带来很大困难。沈尧伊回忆时说,“长征的不同时期用的枪是什么种类、红军的着装情况如何、开会时所在的山寨和植被是怎么样的,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当时重要将领的形象是什么样……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参考。”基于此,出版社决定让几位主创人员去长征路上实地考察。
他为老红军刘英、杨成武画出红军当时的各种武器装备,向他们请教造型中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对朱德用过的手枪、二方面军用的山地炮、一方面军电台用的收发机都有过仔细的研究。
其实对于长征历史的研究,沈尧伊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1971到1972年,沈尧伊在1611部队锻炼期间,曾帮助部队共青团整理团史,因此收藏到一套别人不要的长征地图。出于对红军长征的敬仰,他在1975年5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首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在从江西走到陕西之后,他就创作了巨幅历史题材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和《革命理想高于天》,并在之后的十年间创作了众多革命历史题材,特别是红军长征题材的作品,其中连环画《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和《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长征中领导人的丰富性格和感人的小故事。可以说这些连环画无形中为《地球的红飘带》的创作奠定了背景资料和创作技法的基础。(未完待续)
http://hi.baidu.com/˳��ի/blog/item/87966f221afae7499358071e.html
附:《地球上的红飘带》连环画全本欣赏(第200-308页):
(注:点击小图可在新窗口欣赏高清晰大图)
(《地球上的红飘带》连环画欣赏3·未完待续)
2015-01-09 22:39:04